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下週恐有秋颱「共伴效應」 專家曝未來路徑

「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目前位於關島附近的擾動,未來可能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以目前預測有機會形成共伴效應的秋颱,因此對於未來發展需持續留意。(圖擷自臉書)

「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目前位於關島附近的擾動,未來可能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以目前預測有機會形成共伴效應的秋颱,因此對於未來發展需持續留意。(圖擷自臉書)

2024/10/19 08:41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因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轉濕涼。氣象專家指出,目前位於關島附近的擾動,未來可能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以目前預測有機會形成共伴效應的秋颱,因此對於未來發展需持續留意。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目前位於關島附近的擾動94W,有繼續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成為颱風的趨勢。以今晨歐洲ECMWF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以目前預測,向西運動,經菲島陸地後,進入南海,也是未來運動路徑的可能選項之一。他也提醒「此類的路徑,較易與環境東北季風在台灣東北外海附近產生共伴效應,需特別注意!」

「林老師氣象站」說明,從氣象學的定義來看,秋颱指的是,每年9至11月間,當有颱風路徑從台灣南邊的巴士海峽由東向西運動,或是從南海北上時,它的外圍環流與環境東北季風在台灣東北外海附近產生合流,隨後再循環境流場移入台灣陸地,並造成北部或東北部顯著的降雨現象,此類形成共伴效應的颱風,才叫做「秋颱」。若未滿足上述條件,頂多只能稱之為「秋天的颱風」。

「林老師氣象站」也提到,包含1987年10月的琳恩、2000年11月的象神,以及2022年10月的尼莎颱風等,都是秋颱的例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