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殺手!3個月逾125次 台南安平觀夕平台有致命離岸流
國海院與成功大學在台南安平觀夕平台,設置台灣首座「離岸流即時監測實驗站」。(圖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成功大學今年7月在台南市安平區觀夕平台,設置台灣首座「離岸流即時監測實驗站」,3個月已偵測到超過125幀具離岸流特徵的雷達影像,因離岸流有「海岸殺手」稱號,國海院預計今年底進一步建構完整的預警流程,並爭取明年經費,完成至少四季以上的離岸流特徵影像蒐集,防範溺水事件。
國海院海洋產業及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賴堅戊表示,預警流程為實驗站「偵測到離岸流」後,透過「LINE機器人發布」,海灘巡邏人員現場目視、通報,然後訓練人工智慧提升偵測準確度;已邀集台南市政府、海巡署、消防署、台灣港務公司、台南市帆船委員會等單位研商獲得共識。
賴堅戊強調,審計部曾在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提醒,台灣學生海域溺水事件持續發生,主因包括離岸流、碎浪、瘋狗浪、潮汐、水溫差異大等,其中又以不易察覺的離岸流導致的溺水意外威脅最大,每年有數百人因離岸流遭遇險境,成為隱形的「海岸殺手」。
因此,國海院與台南市政府合作,在安平觀夕平台設置台灣首座「離岸流即時監測實驗站」,這項實驗計畫結合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多年的離岸流研究成果,搭配國海院與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共同研發的在地化離岸流偵測告警技術,透過海洋雷達、海岸攝影機監測。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計畫組組長吳立中補充指出,實驗站3個月已監測到超過125幀具離岸流特徵的雷達影像,在導入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多次訓練學習後,正確辨識能力已提升到82%以上,持續累積有效訓練影像樣本後,預期可達成95%以上的準確率,以實現更精準的預警服務。
「離岸流即時監測實驗站」3個月偵測到超過125幀具離岸流特徵的雷達影像。(圖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離岸流偵測及預警流程。(圖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