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廟不只鳳梨讚!傳承製糖文化 啃甘蔗、復刻糖漏同樂
台南關廟製糖業文化成果發表,年輕學生大啃甘蔗。(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關廟除了知名的鳳梨產業,早期也有製糖業,響應臺南400,在地團隊今(21 )日下午在大潭埤旺萊公園旁舉辦成果展,透過啃甘蔗、復刻糖漏等活動,帶民眾認識在地糖業文化,並一同為大潭埤354歲慶生。
2021年4月,文史工作者徐世和在關廟埤頭里鹽水溪畔發現大量的紅瓦碎片,經專業學者及台南市文資處委員現勘,判定是清代製糖用的糖漏窯及糖漏殘片,列冊追蹤。關廟在地「關廟青」文化協會以「關廟製糖業文化」為社造計畫主軸,進行相關推廣教育,今天舉辦成果展。
關廟青文化協會執行長許玓維說,關廟在種鳳梨之前,即從種甘蔗開始,發展出糖產業文化,曾繁榮很長一段時間,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關廟的糖漏窯,團隊從教小學生種甘蔗開始,今天的活動則有啃甘蔗比賽、復刻糖漏與糖罐製作、做椪糖等,還有沿著關廟、歸仁、仁德糖鐵路線的單車走讀等,希望關廟的糖業文化歷史可以被看見,重視大潭埤的文化景觀資產。
此外,慶祝在明鄭時期即修築水利的大潭埤(昔稱弼衣潭)354歲,現場民眾也以紅龜拼出「354」,齊祝「大潭埤生日快樂!」立法委員王定宇與市議員陳皇宇也到場參與。
民眾以紅龜拼出354,為關廟大潭埤慶生。(記者劉婉君攝)
學童體驗做椪糖及復刻糖漏和糖罐。(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關廟製糖業文化成果發表,年輕學生大啃甘蔗。(記者劉婉君攝)
學童體驗做椪糖及復刻糖漏和糖罐。(記者劉婉君攝)
民眾以紅龜拼出354,為關廟大潭埤慶生。(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