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圳特展 穿梭古今看桃園百年農業發展
桃園大圳通水百周年微型展,在市府一樓穿堂展出。(記者謝武雄攝)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農業部農水署與桃園市政府合作;在市府一樓穿堂舉行桃園大圳通水百周年微型展,今舉行啟動儀式,由農水署長蔡昇甫、桃園市長張善政共同主持;蔡昇甫也提到,桃園是台灣埤塘最多的地方,幕後功臣就是桃園大圳,不僅奠定大桃園地區百年農業基礎,在擁有穩定水資源條件下,也使桃園商業、工業及科技業蓬勃發展。
農業局長陳冠義說,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大雨及大旱發生頻率逐年提升,使農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市府為解決此困境,除辦理農業機具補助,並推動智慧農業,去年成立桃園智慧農耕團,鼓勵農友導入智慧灌溉、微氣象感測裝置及縮時影像紀錄等設備,盼將自然環境損害降至最低,解決農業從業人員短缺及高齡化挑戰。
張善政表示,桃園大圳於1916年動土,歷經8年施工,1924年完成通水,透過埤塘串聯讓桃園擁有充分水源灌溉,桃園大圳完工至今已達百年,透過百周年展覽,回顧並感謝先民開闢桃園農業灌溉命脈,奠定桃園農業發展基礎,市府也將持續推動智慧農業,善用科技,發揮最大效益。
張善政指出,桃園台地地勢較高,早期取得水源不易,先民普遍以人工方式開鑿埤塘,而桃園大圳將石門水庫、導水路、幹線、支線、分線及埤塘彼此串聯,使埤塘功能充分發揮,供灌桃園、蘆竹、大園、中壢、觀音、新屋等地,供灌面積達2萬3000公頃,讓桃園發展成為北台灣最大糧倉,穩定供應北部蔬菜。
桃園大圳通水百周年微型展,在市府一樓穿堂展出。(記者謝武雄攝)
桃園大圳通水百周年微型展,在市府一樓穿堂展出,由農水署長蔡昇甫、桃園市長張善政共同主持。(記者謝武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