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多所攜民間團體 推廣農民手機記錄田間生態多樣性
生多所所長楊嘉棟(左)和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簽署農民用APP記錄田間生態的合作備忘錄。(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有機友善耕作農地是寶貝台灣生態物種的園地,農業部生多物多樣性研究所和推廣綠保標章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今(6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推廣讓有機友善耕作農民透過手機APP記錄田間生態,生多所盼未來可結合產銷履歷,讓民眾掃碼也能知道購買的蔬果產地生態。
「iNaturalist APP」是一國際通用的公民科學應用程式,只要用手機將生物拍照上傳,就能夠透過其他公民科學家的鑑定或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幫助用戶識別物種,推廣綠保標章已14年的慈心基金會今年初就偕同22戶綠保農民透過該APP記錄田間生態,目前已記錄超過8千筆紀錄,有農民在田間記錄到五色鳥、角鴞幼鳥,也有農民在2.5分地的田中就記錄到超過400種物種,生多所所長楊嘉棟表示,希望透過這次跟慈心的合作成為示範,未來再逐步推廣到其他有機友善的團體。
生多所副研究員林大利表示,公民科學家透過該APP記錄國內的豐富生態,目前較缺高山與農地田間的區塊,認為透過跟農民的合作將可補足這塊空白,目前農民在田間記錄到較多的生物則是澤蛙與紫斑蝶等,另該所去年也針對消費者做調查,對於生態多樣性較豐富農田生產的農產品,民眾願意付出比一般農產品高5%的價格表達支持。
慈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有機耕作除確保食安,更希望可以增進生態的多樣性,認為該APP就是可確認生態最好的利器,也因初步執行已看到成果,未來會持續推廣。
綠保農民在田間拍下角鴞幼鳥。(慈心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