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蛇類出沒10大行政區曝光 新化、仁德、白河居前3名
眼鏡蛇為台灣低海拔常見原生毒蛇,民間稱為飯匙倩。(徐偉傑提供)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夏季蛇類出沒頻繁,根據台南市農業局捕蛇為民服務案件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捕捉2282條蛇,台南37個行政區中,新化區165隻居各區之冠,其次為仁德區、白河區、安南區及麻豆區,均達100隻以上。
農業局森保科統計,南市今年1至6月捉蛇案件共2282件,主要是針對蛇類侵入民宅的為民服務案件,其中,以臭青公(王錦蛇)捕捉732隻最多,其次為眼鏡蛇417隻,第3名為南蛇359隻。
而捕蛇隻數前10名的行政區,依序為新化區165隻、仁德區122隻、白河區113隻、安南區105隻、麻豆區100隻、歸仁區99隻、新營區97隻、東山區91隻、柳營區85隻、後壁區和西港區各84隻。另外,永康區83隻排名第11,中西區最少只有3隻,北區、龍崎和左鎮區也只有個位數。
就捕獲蛇種來看,新化區以龜殼花、赤尾青竹絲最多,各捕獲35隻,其次為雨傘節23隻;仁德區以眼鏡蛇最多有33隻;白河區以黑眉錦蛇和臭青公較多,安南區以臭青公最多有46隻,眼鏡蛇25隻,麻豆區也是臭青公最多有37隻,眼鏡蛇25隻。
森保科長朱健明表示,這數據每年都會變動,其關聯性仍有待探究,不過,新化區幾乎每年都在前幾名,原因也不得其解,或許與鄰近山區的住戶較多有關,蛇類侵入住宅通報自然就多;另外,仁德、歸仁、安南區等也都經常榜上有名。
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秘書長徐偉傑表示,現有物種資料未經鑑定可能多有錯誤,沒有將資料進行分析亦實屬可惜,期望未來能將資料進行整理,以利進行管理策略及民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