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分科測驗》公民圖表判讀增關注弱勢 中國崛起威脅題組引反思
為期兩天的113學年度大學入學分科測驗今(13)日下午結束,考生們在步出考場時紛紛露出開心燦爛的笑容。(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今年分科測驗最後一科考公民與社會,考題涵蓋從校園到國際逐層結構,最終題組從國際關係探討對中國的安全威脅與經濟依賴;內容面向則注重社會處境不利群體,與時事及生活密切連結,整體難易度為中間偏易。不過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群則認為,考題增加創新題材、圖表數據判讀題也增多,應屬中間偏難。
闈場教師指出,今年考題兼顧基本題與素養導向題,依據課綱內容,並著重系統化核心概念、原理或過程,畢免瑣碎知識,亦重視測驗考生將所學遷移至不同情境脈絡能力。題組題有12道32小題,整合了必選修內容,且其中有9題組跨學門,更有2題組跨四學門,考驗統整分析及論證能力。
此外,考題結合時事,並關注多樣社會議題,如第1、4題與障礙者有關;第7及20至21題與少數族群有關;第25至27題與農民有關;第5、12、13、32至35題與勞工及國際移工有關;第28至31題與助產士有關。而時事部分包括行政立法運作機制、限水措施、年長者犯罪、中國崛起與亞太地緣等都入題。
其中第42至43題組以中國千禧年以來的國際局勢資料及國家地緣戰略介紹為例,分為安全威脅高及低、經濟依賴高及低等四象限,讓考生判斷何種國家會對中國採抗衡策略,屬於從生活與學術情境反思與綜合評析的高層次命題。
內湖高中教師李美萱認為,題目具鑑別度,文本選擇較往年多元,增加過去少見的創新題材,圖表數據判讀題亦增加,考生不僅須熟課綱,亦須著重對各種生活議題觀察,運用公民知識概念分析題文資料證據,統整各項資訊並進行邏輯推理,才能準確作答,整體而言中間偏難。
復興高中教師蔡明晃進一步指出,混合題與非選擇題偏難,占總分30分,且難度有所提升,需要較以往更多時間進行題文判讀與撰寫。值得討論的是開放性提問的第37題,需要回答2項法律理由提問,難判斷是從法律角度說明或以法律原則回應,恐使學生難以聚焦。
而在此次具考驗性的探究實作題部分,成淵高中教師蘇苑瑜表示,著重資料的觀察、分析與詮釋,如第42至43題提供3分不同類型資料文本,學生須統整3項資料,推論研究主題及分析不同國家的國際政治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