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研院人文講座邁入10周年 讓學生不在單一象牙塔

中研院今舉行人文講座10週年成果發表會。(記者楊媛婷攝)

中研院今舉行人文講座10週年成果發表會。(記者楊媛婷攝)

2024/05/16 12:23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中研院舉行人文講座已邁入第10年,今(16日)宣布將推出6大更貼近社會脈動的新課程,包含「文化感性」、「生命政治」、「民主與異議」、「生命的技藝」、「政經治理」、「台灣/海洋/南島」,計畫主持人李育霖表示,期待講座讓學生可更跨領域獲取新知。

自2014年起,中研院和陽明交通大學、北醫、國防醫學院合作開設人文講座通識課程,該課程採取「講座授課」、「分組討論」雙軌並行,中研院人文社會領域系所全員出動,授課人員除研究員外,更有院士等級的大師,迄今已開設267門課,修課學生達5649人次。

中研院秘書長彭信坤回憶,當初該講座由院士朱敬一推動,朱敬一親自上課一年後由他接棒,過去都沒教過大學通識課程的他笑稱第一次台下的學生都是非經濟專業領域,而是醫藥系學生,為讓課程簡單易懂,備課的時間比上課更多,他坦言中研院舉辦該講座又要出人還要出錢,很難想像可持續10年之久。

北醫校長吳麥斯表示,醫學的工作都環繞著「人」本身,經歷疫情考驗,更知道醫療教育會需要人文的關懷,認為中研院的人文講座讓學生可以走出自身領域的象牙塔。

李育霖表示,在生醫理工為主的大專院校開設人文通識課程,就是因應現在社會面對許多問題都是跨領域,揉雜理工跟人文的挑戰,希望我國的理工領域學子有更深的人文關懷跟國際視野,看問題可以更全面,有過濾資訊的能力,也可更了解生活的文化背景,像有學生上課後才第一次接觸到台灣的電影或藝術品,更進而可以分析藝文作品的脈絡,學生的反應都很正面,未來若有機會希望可更擴大和其他學校的合作

台灣常有文理組學生在網路大戰,修習中研院舉行人文講座的陽交大學生林詩軒表示,甫入學時是生物科技領域,上了中研院人文講座課程後,發現站在學門外的人都容易批評這學門簡單,但真正學習後就知道不容易,也認為中研院的人文講座呈現領域的多元與多樣性,讓過去因升學影響逐漸變成單一領域的學生,回復成全人模樣,也更能喚起學問最重要的好奇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