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周邊有大光圈? 氣象署解惑:是22度暈
中央氣象署解釋,太陽週邊的大光圈是日暈,其中最亮也常見的日暈,稱作22度暈。(圖由中央氣象署提供)
〔記者蔡昀容/台北報導〕為什麼太陽周邊有「大光圈」?臉書粉專「報天氣-中央氣象署」今(9日)解釋,當太陽光通過「充滿冰晶的薄雲」時,角度若剛好,白光就會折射成色光,成為「日暈」,最亮也最常見的日暈,稱作「22度暈」。
中央氣象署臉書發文指出,天空的冰晶和白光,宛如魔法,能折射和反射出各種美麗、甚至奇異的光象,稱作「暈」;當太陽光穿過高空中「充滿冰晶的薄雲」時,若角度剛好,就有機會出現「日暈」。
文中寫道,當太陽光通過空中的冰晶或冰柱時,白光會被折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基本原理類似彩紅,只是彩虹是透過水滴折射;不同型態的冰晶或冰柱,會產生不同的「暈」,太陽光產生日暈,月光產生月暈。
中央氣象署表示,最亮也常見的日暈類型,就是太陽光通過「六角型」冰柱時,分離的彩光、以約22度角度折射2次,到達地面的人眼裡,形成以太陽為圓心的大光圈,稱作「22度暈」,也因為不同色光折射角度略為不同,光圈呈現內偏紅、外偏藍的顏色。
中央氣象署也提醒,若要觀測日暈,應有保護措施,例如透過墨鏡、減光窗戶,或以物體遮蔽太陽來觀測,千萬不能用肉眼直視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