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投入638萬夢想資金 助26青農發揮農業軟實力
大樹型農鄭蕙玲設計食農教育教材「帶著走的大樹鳳梨」,獲得全國食農教育特優獎。(記者陳文嬋攝)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雄市農業局全國首創高雄青創農企業孵育計畫,已投入638萬元作為夢想資金,協助26位青農圓夢,王宥勝研發玫瑰花醬獲得「食品界米其林」ITQI三星獎,鄭蕙玲推、楊政勳均獲得全國創新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競賽特優獎,用創意發揮農業軟實力。
高雄青創農企業孵育計畫今年邁入第4年,由農業局提供夢想資金,力邀青農勇於挑戰,察覺農業經營難題,以改善現況或未來發展提案,導入專家實地訪視診斷,協助青農提出改善方針、訂定行動步驟,解鎖困境邁向企業化,改變思路就有出路,創造成長複利效應。
農業局已投入638萬元,協助26名青年農民圓夢,不受限硬體設備,鼓勵發揮創意,大樹型農鄭蕙玲設計食農教育教材「帶著走的大樹鳳梨」,深入國小推動食農教育,獲得全國創新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競賽特優獎。
杉林型農王宥勝透過計畫,創立杉恆壹樹品牌,研發玫瑰花醬,獲得「食品界米其林」比利時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ITQI三星獎,力拚全國最大有機玫瑰農場。
橋頭水流莊牧場農二代楊政勳建立自導型解說牌,搭配親子食農教育體驗行程,推出食農教育體驗Dr.羊活動,迄今已辦理約30場受歡迎,吸引700至800位親子同樂,獲得全國創新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競賽特優獎,更帶動牧場營業額成長1倍。
此外,那瑪夏區正值青梅產季,原住民青農蔡姿妤一家從老到小,從梅子採收、挑選、滷梅、敲梅等工作,要投入4人花費2個小時,才能挑選120公斤梅子,計畫爭取到篩選機補助後,只需1人花半小時就能完成工作,整體效率提升16倍,有更充裕精力投入加工,提高農產附加價值;機械化也提高產能,為偏鄉產業創造更多產值。
燕巢青農吳禹宏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的友善耕作方式,營造生物多樣性農作物環境,透過計畫購入曳引機附掛式免耕播種機,減少土壤翻耕次數、減少土壤生物被擾動,也減少土壤中碳回到空氣中,進而達到生物多樣性及減碳效果。
另免耕播種方法,對於土壤具有保水效果或降低逕流,近年來極端氣候,天氣時而乾旱、時而豪雨,土壤不翻耕可讓地下腐植質增加,形成土壤團粒,達到土壤保水,同時土讓間連結可避免豪雨造成逕流。有健康土壤,農作物生長也跟著健康,產出質量更好的農產品,提供消費者食用。
杉林型農王宥勝研發玫瑰花醬獲得「食品界米其林」ITQI三星獎。(記者陳文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