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插秧機」減碳生力軍 插秧結合施肥完全保留肥效
這部插秧機兼有施肥的功能,符合農業節能減碳的標準。(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又到一期稻作播種的季節,稻農取得秧苗後交由代耕團隊用插秧機播種,而在插秧之後約15天就要再施灑基肥。現在有業者從日本引進「施肥插秧機」,把插秧和施肥作業結合在一起,肥料粒透過插秧機深入土壤,完全保住肥料效益。
今天農糧署在明道大學有機農場舉辦「碳匯農機補助觀摩說明會」,現場展示近20多款符合節能、減碳標準,均可獲得政府補助的大小農機,其中施肥插秧機特別受到與會農民的關注。
農業部農糧署農業資源組組長黃俊欽說,台灣種植面積最廣的農作是稻米,若工法改善,稻農具有極高的減碳潛力,政府透過「農機補助」來引導農民,補助的農機必須符合具碳匯效益、農業減碳、碳增匯和綠循環的標準,例如有些稻田失去水平而增加抽水頻率,這時就需要雷射自動整平器、動力旋轉耙、翻土彈簧耙…等機具來改善,而這些機具都可獲得補助。
黃俊欽還說,碳匯補助的農機項目多款,其中「施肥插秧機」是農民較不熟悉,這種插秧機把插秧和施肥結合。傳統慣行農法的肥料,經過日曬雨淋,肥效流失約7成,如果在插秧時把肥料粒同時深插入土壤,就能完全保留肥效。
中升農機營業部副理蘇照文說,他們去年首度從日本引進「施肥插秧機」,在東部和中部選擇約20公頃試種,產量與一般慣行農法差不多,農民可以省工,符合農業減碳的趨勢。
他說,一般農法在插秧後約20天才施基肥,所以他們施用的肥料表面有包覆層,包覆層會隨時間融解,在10多天後釋放出肥份。這部施肥插秧機也可即時檢測土壤的肥沃度,透過即時離子檢測,控制肥料粒施灑的數量。一般市面上全新進口的插秧機一部要價約100萬元,施肥插秧機則要150萬元,因符合碳匯標準,可獲政府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