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何7-11到台灣強很多? 美媒刊華裔作家專文曝關鍵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弗蘭克熊指出,台灣的7-11提供眾多服務,相比之下美國的7-11就差多了。示意圖。(資料照)
首次上稿 03/23 23:00
更新時間 03/24 06:41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大街小巷幾乎都可看到24小時便利商店,提供服務琳瑯滿目,已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美國一名華裔作家上月來台探親後,發表了一篇標題為「為甚麼台灣的7-11比我們的好很多?」的文章,探討台灣的7-11為何能比美國7-11更便利。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專欄作家弗蘭克熊(Frank Shyong)在文章中表示,他的叔叔在台中經營數家7-11,而他上個月到訪台灣時,學到了一些關於7—11的格言,其中一句是「台灣人的生活可以沒有政府,但不能沒有7-11。」
弗蘭克熊解釋,7-11在台灣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彷彿這間店就是一個政府部門,因為7-11提供繳稅、寄領包裹、洗衣服、量血壓、歸還圖書館借書、傳真、預定車票機票以及購買網卡等服務,而且消費發票中獎還能兌獎。
弗蘭克熊還提到,有一年他們家的年夜飯就是來自7-11,這些餐點已預先裝盤,可以直接丟進微波爐,另外在7-11還能買到祭拜祖先要用的水果與金紙。
然而美國的7-11就差多了。弗蘭克熊指出,在美國,7-11是間可靠供應手機充電器、飲品以及盥洗用品的店家,但其他方面就沒那麼出色。
7—11的起源是美國南方製冰公司於1927年創立的圖騰商店(Tote'm stores),商品以冰品、牛奶、雞蛋為主,一度曾發展到擁有6萬6000家連鎖門市,但後來受到1987年股災影響,經營出現困難,股權最後被日本方面買下,成為日資企業。
至於台灣7—11的創新,西華盛頓大學(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教授陳時奮指出,這是由當時台灣文化的獨特需求所塑造的。
他指出,台灣第一間7-11於1979年開業,象徵著社會對於美國商業行為的接受,因為很多人認為,美國商業行為是實現全球競爭力的必要先決條件。在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人們開始大量飲用咖啡,晝夜不停工作,此時7-11就可以為勞工們提供服務。
陳時奮並以一句格言總結了美國7-11與台灣7-11之間的差異:「在美國,你不需要7-11就能過上好生活;在台灣,沒有7-11你就不能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