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北市想讓體感降溫2°C 3策略先要求新建物減碳

台北市的盆地地形,讓夏天越來越熱,北市府推動低碳家園,希望打造體感降溫2°C。(圖由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提供)

台北市的盆地地形,讓夏天越來越熱,北市府推動低碳家園,希望打造體感降溫2°C。(圖由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提供)

2024/02/07 10:54

〔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因應台北盆地夏天越來越熱的趨勢,台北市政府提出「體感降溫減碳」、「建築能效降碳」、「密集綠覆固碳」3大策略,都市發展局將推動「都市降溫宜居家園專案計畫」,以綠容積的概念建構綠生活路徑,並以「由公而私」、「先新後舊」、「先示範後要求」的作法,分階段推動建築能效降碳達1+等級。

都市發展局局長王玉芬表示,全球暖化現象導致夏季持續高溫,據統計近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1.2度C,台北市上升平均溫度高於全球達1.8度C。主要受都市化、熱島效應及盆地地形影響,造成台北市夏季特別悶熱,因此將以由公而私、先新後舊、先示範後要求等概念推動低碳家園,策略上包括體感降溫減碳、建築能效降碳、密集綠覆固碳。

王玉芬說明,體感降溫減碳是以增加開發基地綠化面積及綠覆率來達到「水綠降溫」,或是透過建築物退縮及棟距加大達到「通風散熱」,或增加連續性的樹木、騎樓,打造阻擋太陽直射及曝曬的「遮陰涼適」空間;都發局已啟動「都市降溫宜居家園專案計畫」,預計在今年完成綠容積、密集綠覆、深陽台及連續遮簷設施的建蔽容積計算法治化程序。

建築能效降碳則是透過建築能效標示的管制來減少碳排放,分階段要求應取得綠建築標章建築物應達到建築效能達1+級,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自今年2月起,市府新建公有建築物應達標1+等級,5月起非市府所屬公有建築物應達標1+級,7月起勸導私有新建建築物納入建築能效評估。

王玉芬特別說明,外界擔心達標1+級的要求將增加工程經費,其實透過設計初期的調整,所需經費並不高,將遠低於完成後再來因應調整;根據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以案例實際計算,空調型建築如辦公大樓的工程造價應不會高出1.5%,而非空調型建築如住宅大樓工程造價幾乎不會增加。

「密集綠覆固碳」作法則將由工務局研擬具體計畫,以增加綠化的方式來達到降溫的效果,包括增加林蔭大道、具雙排植栽的人行道、喬木眾多的森林公園等,由公部門主導由公共空間著手,從點、線及面來建構台北市的綠色基盤,初步將朝增加1公頃面積邁進。

台北市的盆地地形,讓夏天越來越熱,北市府推動低碳家園,希望打造體感降溫2°C,包括以屋簷遮陰的方式,阻擋太陽直射及曝曬的灼熱感。(圖由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提供)

台北市的盆地地形,讓夏天越來越熱,北市府推動低碳家園,希望打造體感降溫2°C,包括以屋簷遮陰的方式,阻擋太陽直射及曝曬的灼熱感。(圖由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