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屏大師生進駐恆春半島 為10餘位友善土地農民寫下「小農誌」

《佮自然相放伴「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小農誌》新書發表會。(記者羅欣貞攝)

《佮自然相放伴「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小農誌》新書發表會。(記者羅欣貞攝)

2024/01/18 13:14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關懷屏東土地,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系師生利用暑假進駐恆春半島,為當地10餘位小農展開3週的採訪紀錄,完成《佮自然相放伴》小農誌一書,今天(18日)發表。

新書是由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屏南社區大學以及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共同合作,去年(2023年)暑假由社發系主任邱毓斌帶領7位同學執行,經深入訪談、彙整資料、撰寫後出版,共記錄了恆春鎮、滿洲鄉6個農場的故事,傳達小農們致力經營友善農業,推動農業及生態共存的理念。

近5年來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推動計畫」,與社團法人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所辦理的屏南社區大學合作,一步步引導農民從慣行農法轉向友善耕作,更透過各項課程導入,傳遞經濟生產與日常生活皆來自於土地,同時也離不開土地的重要核心精神;目前已成功輔導數十位小農取得各種有機認證,在幫助小農改善生活的同時,也逐漸恢復恆春半島應有的自然生態鏈。

新書中所記錄的6個農場、10餘位小農,即是透過上述計畫兼顧了生活權益、糧食生產與土地生態。屏大社發學今天(18日)在屏東市勝利星村永勝五號,舉辦《佮自然相放伴「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小農誌》新書發表會,並邀請恆春半島從事友善耕作的小農們共襄盛舉,從百里外,送來親手種植的有機蔬果,舉辦一日快閃市集。

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表示,國立屏東大學將「屏東事,就是屏大的事」這樣的指引落實於各面向的發展,將整個屏東縣作為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場域。恆春半島充滿著許多在這裡努力生活與土地共好的人們,感謝墾管處、屏南社大以及深耕於恆春半島這麼多鄉親,給了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一個向土地學習的機會。

屏大社發系主任邱毓斌說,這趟旅程受到了許多協助,沒有這些幫忙,新書是無法完成的,在恆春受到太多農友的招待與教導,期望可以透過這本書,讓恆春半島上的好山、好水、好人可以更被這個世界看到。

經營「好望角農場」的陳一忠、許淑貞夫婦,由社發系四年級學生郭奕新採訪撰寫;陳一忠表示,從農邁入第3年,很感謝屏大師生的協助,把自己投注生物多樣性理念的耕作,讓更多人知道。學生郭奕新說,以前去恆春半島大多到海邊玩,這次深入農場,對土地、環境意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看到一群人深耕土地很感動。

屏南社區大學副校長黄蘭卿、主任葉培昱也說明,這項計畫的精髓,在於捲動大眾對於農業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互相平衡的關注,鼓動更多農業活動朝向生態友善的耕作方式。

「佮自然相放伴」記錄恆春半島小農友善土地的故事。(記者羅欣貞攝)

「佮自然相放伴」記錄恆春半島小農友善土地的故事。(記者羅欣貞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