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南向國際交流今年新增大溪地 最高補助100萬元
客家新南向國際交流今年新增大溪地,最高補助100萬元。(客委會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全球有許多客家人遍布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客家委員會今說明,為鼓勵各界創造客家新價值,於新南向交流事務發揮更大影響力,以形成全球客家網絡,並深化台灣與新南向國家之客家連結及合作,提升公民國際參與能力,促進青年公民外交,「客家新南向國際交流合作專案計畫」今年再新增大溪地,總數增至11個新南向國家,最高補助經費100萬元,即日起至2月26日止受理申請。
客委會說明,補助對象包括依我國公私立大專校院、學術機構、法人及民間團體,每個申請團隊核心交流成員至少3人,且核心交流成員須至少有3分之2成員熟諳客語,其他成員倘有新南向國家新住民、留台生尤佳。
客委會表示,受補助單位須進駐計畫執行國家之客庄至少2週,但情形特殊,預期交流效益顯著者,不在此限;申請團隊可提出1至3年期計畫,但提出2年期以上計畫者,須連續非分段執行,以及需掌握計畫精神,提出分年執行架構及內容,充分說明跨年執行之必要性、相互關連性及效益性;執行國家包括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汶萊、柬埔寨、東帝汶、大溪地、紐西蘭及澳洲。
客委會說明,申請團隊擇一交流主題進行提案,「非政府組織(NGO)交流組」須結合新南向國家合法設立之非政府組織,於當地客庄踏查、交流及學習體驗,或舉辦跨國論壇,將我國客庄地方創生學習、客家創新理念與新南向國家青年對話交流。
「校際交流組」國內公私立大專校院與新南向國家之合法正規教育學校,如小學、中學、專科學校及大學校院進行合作,辦理校際客家族群文化、行銷客庄等主題課程進行文化交流。
「社區交流組」深入當地最基層之單位,如村、里或聚落,進行社區對社區的深度交流,如客語及客家文化復振、地方創生等經驗,形成合作及學習之協力關係。交流語言須以客語為主、華語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