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智慧放生適合魚苗 漁業署:宗教團體功德更圓滿

漁業署偕海漁基金會共同輔導宗教團體適時適地放流適當物種,包住沿海漁業資源的有感復育。(記者楊媛婷攝)

漁業署偕海漁基金會共同輔導宗教團體適時適地放流適當物種,包住沿海漁業資源的有感復育。(記者楊媛婷攝)

2023/12/20 12:48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為復育沿近海漁業資源,政府固定放流魚苗,許多宗教團體會舉行放生活動,漁業署規定自明年起,若要舉行放生活動,權責人員要取得教育訓練證,該署也委託海洋大學透過基因標識方式追蹤,發現野外捕撈的黃錫鯛和嘉鱲分別有4成、5成都來自放流苗。

台灣一年都舉行4百到5百場的宗教放生活動,其中多以放生水產動物為大宗,為讓宗教團體的放生活動不影響當地生態,更進而協助漁業資源的復育,漁業署和海漁基金會合作輔導宗教團體,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一開始部分宗教團體確實覺得麻煩,但宗教團體舉行放生活動的出發點也是以慈善為目的,經溝通後配合良好,也因放流前都有評估適當的魚種、時間、地形、地點,放流的水產動物存活率提高,宗教團體反應更功德圓滿。

漁業署也於2015年起和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徐德華、環生與漁科系助理教授李宏泰合作,透過基因標識鑑別放流物種,可避免放流外來種,也能檢測放流魚苗的基因遺傳多樣性情況並建立「放流種苗基因庫」,比對野外捕撈族群基因和放流物種的親屬關係。

徐德華、李宏泰團隊今年度成功鑑別野外捕撈的黃錫鯛有4成源於放流種苗,野外捕撈的嘉鱲有5成源於放流種苗,也因可成功預估放流效果,團隊的研究成果獲得農業科學獎肯定;李宏泰表示,放流後的魚苗約2年後有經濟價值,經過輔導後的放流活動確實讓釣客與漁民更有感漁業資源的恢復。

張致盛表示,去年共放流4千多萬尾魚苗,今年則放流約5千萬尾,其中3千多萬尾來自政府放流魚苗復育沿近海資源,1千多萬尾源自民間活動,木表列可放流的水產物種已增至19項,包含午仔魚、紅衫、黑鯛、黃錫鯛、嘉鱲、沙蝦、斑節蝦、沙蟹、文蛤、海瓜子、九孔等。

漁業署說明,若要舉行水產動物的放生活動,若是要放流表列的物種,須於10天前向地方政府申請,若為非表列物種,則是要向漁業署申請,明年元旦起放流時必須有取得教育訓練認證的權責人員在場,否則就會依漁業法裁罰3萬元到15萬元罰鍰,目前已有512人取得認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