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主張提高公糧收購價 綠委蘇治芬:提高米價才是真照顧農民
國民黨主張提高公糧收購價,民進黨立委蘇治芬表示,國產米幾乎都以內需為主,公糧收購量占整體產量3至4成,6至7成由碾米廠收購,照顧農民應著重於提高稻米市價。(資料照)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張提高公糧收購價,民進黨立委蘇治芬表示,國產米幾乎都以內需為主,公糧收購量占整體產量3至4成,6至7成由碾米廠收購,照顧農民應著重於提高稻米市價,農業部推行稻作4選3與大區輪作減少稻田面積,稻米價創歷年新高,認為這才能真正保障農民收入。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所提出的農業政策主張要提高公糧收購價,許多國民黨立委也跟著主張要提高,農業部代部長陳駿季曾於立院經濟委員會上表示,濕穀價目前已創歷年新高,每百台斤的濕穀都超過千元以上,若調高公糧收購價,會讓水稻面積增加,反而讓米價崩盤,對產業不見得好,還須整體研議。
蘇治芬分析指出,國內產的稻米都以內需為主,並且提高公糧收購價不意味稻米市場價格會隨之提高,真正決定農民收入的是市場價格,而非公糧收購價,這是因為公糧收購量僅占總體稻米產量的3至4成,6至7成則都是由碾米廠購買,碾米廠採購的濕穀價格才是真正決定稻米的市價,也決定農民的收入。
蘇治芬進一步指出,稻作因都已全面機械化,農民種稻相對簡單輕鬆,也是一直以來的種植習慣,要縮小稻作面積並不容易,也因農業部近年鼓勵稻農轉作雜糧並提供獎勵金,並讓雜糧栽種機械化,並提供綠色環境補貼,才逐漸縮小稻作面積,轉作的稻農收入也同樣都有保障,以她自身服務的雲林海口就轉種植硬質玉米,雲林中線地區轉種大豆,收入完全不輸全種水稻的稻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