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攜手中山大學 成立海洋無人載具國家發展策略小組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右二)率海下科技研究所所長陳信宏(左二)、教授王兆璋(中)及副教授周佑誠(左一),拜會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右一),將攜手成立「海洋無人載具國家發展策略小組」。(海委會提供)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今天率海下科技研究所所長陳信宏、教授王兆璋及副教授周佑誠,拜會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雙方達成共識,以籌組「國家隊」為目標,先攜手成立「海洋無人載具國家發展策略小組」,全力發展海洋水面及水下載具,落實海洋科技自主研發。
中山大學研發海洋水面及水下載具有成,主導開發的台灣第一艘MIT迷你潛艇,去年8月在小琉球實海測試水下航行,不僅搭載雙人下水,更成功由艙內駕駛操作航行,寫下「人員入艙3小時40分,水下自控航行2小時」的新紀錄。
另外,中山大學執行國科會半導體射月計畫「水下無人載具人工智慧系統關鍵技術研發」整合型計畫,已成功打造台灣第一台具備AI能力的「自主式水下無人載具」。
管碧玲表示,強化台灣海洋科技實力,推動與學研界合作,一直是海委會的重點工作,已規劃補助學研機構及產業科技研發,協助國內海洋新興科技創新開發,因此要進一步針對水面及水下載具的發展成立「國家隊」,落實海洋科技自主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