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水署盤點13處小水力潛力發展區 估總設置容量可達1千kW
農水署盤點所轄管理處轄區農水設施適合發展小水力發電潛力區域,已選定13處並對外公部,總預估設置容量可達1千kW。(農水署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農業部農水署盤點所轄管理處轄區農水設施適合發展小水力發電潛力區域,已選定13處並對外公部,總預估設置容量可達1千kW,署長蔡昇甫今(3日)表示,小水力發電量雖然不多,但因散布各地可如螞蟻雄兵分散集中電網的壓力,且在地發電就能直接提供在地農機等充電使用。
小水力發電為利用水流之高低落差,透過水輪機與發電機等裝置,將水流動能轉換為電能,農水署表示,小水力發電的規模雖然較小,但興建容易,投入經費不大,對生態環境影響也較小,推廣性佳,如同時規劃以在地發電、在地使用的發展方向,供應鄰近農田水利設施及農業設施如溫室農機所需用電、或供給道路路燈照明等公共設施用電,將促進當地農村能源自主發展。
蔡昇甫補充指出,小水力發電幾乎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而且不同於太陽光電或火力發電都是將電送到電網統籌運用,小水力發電可就近提供給當地使用,也能成為推動綠能與綠色公民責任非常好的場所。
小水力發電潛勢區域過去就存在於台灣各處,隨著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農水署後,才終於首度盤點並未來將投入運用,蔡昇甫表示,確實過去水利會時期民間或供法人團體投入小水力發電意願不高,主要是因為機具需要投入經費,發的電量也有限,在投資報酬率不高的情況下,吸引力有限,而現在因已改制為公務機關,農水署直接與經濟部能源署溝通,提高躉購費率並提供綠能獎勵措施,而這過程還有NGO團體協助,才能順利盤點,並期待透過公私協力來運用農業水資源來創造乾淨的能源。
農田水利署表示,台灣地形山高坡陡,降雨時而豐沛,在不影響農業灌溉排水功能,保障農民用水,並且不破壞環境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盤點適合小水力發電發展的潛力地點,本次公布13處有小水力發電發展潛力的圳路,所在地包括桃園市、苗栗縣、宜蘭縣及花蓮縣各1處;高雄市2處;台東縣7處。其中以臺東縣關山圳幹線的7處跌水工,預估可設置容量達640瓩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