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文蛤救地球?漁業署食魚教育園遊會顛覆國人認知
學童觸摸鰻魚標本,認識餐桌上鰻魚的真實模樣。(記者張瑞楨攝)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吃文蛤救地球?農業部漁業署今天在台中市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食魚教育系列活動「鱻旅奇緣-大魚樂家」園遊會,讓民眾認識餐桌魚種與食魚文化,並推廣「國產魚」,這些食魚教育也顛覆民眾的認知,例如許多人對「台灣鯛」的觀念,還停留在以前的吳郭魚,但實際上品系已差異甚大,彰化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也教導民眾認識文蛤,他們強調文蛤的殼有固碳功能,還打出「吃文蛤能救地球」口號。
漁業署長張致盛致詞說,台灣是海洋國家,周圍海洋水產生物達三千多種,但民眾能辨識的魚種並不多,這場活動就有捕魚方法與魚種等科普,更重要的是,魚類是最好的蛋白質,台灣有豐富海洋資源,亦有先進養殖技術,如何推廣食魚,吃最好最安全的「國產魚」,是漁業署的責任。
現場的食魚教育,也顛覆民眾的刻板印象。台灣鯛協會理事長郭建賢說,廣義的吳郭魚有一百多種,以前的品種是「莫三比克魚種」,之後引入日本的尼羅魚種,一九八五年與以色列的「歐利亞魚種」雜交,取得全雄性的品種「特拉比亞」,之後,世界銀行又推廣具有成長快、少刺易加工,更適合老人與小孩食用的「吉富品系」,現在的台灣鯛,大部分是「吉富品系」,少數是「特拉比亞」,兩種品系都與一九四〇年代引入台灣的吳郭魚差異甚大。
彰師大環境教育中心助理李思緯也向學童介紹文蛤,他說,餐桌上的文蛤,近期經基因鑑定,屬於台灣特有種,因此名為「台灣文蛤」,以前廣泛分布於台灣西部沙灘地,但隨著環境的惡化,目前集中於中南部養殖場,他強調,文蛤不斷長大的殼,主成分是碳酸鈣,具有固碳功能,也能減緩海洋酸化,他打趣說「吃文蛤,救地球」。
彰師大環境教育中心助理李思緯(圖右)打趣說,「吃文蛤,救地球」。 (記者張瑞楨攝)
台灣鯛主要是「吉富品系」,與以前的吳郭魚品系差異很大。(記者張瑞楨攝)
漁業署舉辦園遊會,署長張致盛(圖中)希望能推廣國產魚與食魚文化。(記者張瑞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