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0歲飄洋過海到華新街 緬僑楊萬利要讓世人認識她的第二故鄉

    楊萬利透過導覽、美食工作坊等方式介紹緬甸街。(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提供)

    楊萬利透過導覽、美食工作坊等方式介紹緬甸街。(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提供)

    2023/08/20 23:51

    〔記者甘孟霖/新北報導〕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有「緬甸街」別稱,走入街口彷彿置身異國,到處可見魚湯麵、稀豆粉、粑粑絲等滇緬美食。緬僑楊萬利10歲隨父母一同搬遷於此,發現很多台灣人對這裡感到好奇,卻不知道從何下手,甚至產生一些誤解,於是她創立「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透過導覽、刊物以及podcast等媒介,向世人介紹自己成長的地方。

    1960年代,緬甸軍政府上台之後,政局、經濟動盪不安,甚至出現排華潮,許多緬甸僑民為了生存,離鄉背井來到台灣,並於華新街形成聚落,楊萬利一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台。而為了適應,楊萬利嘗試讓自己像個「台灣人」,隱藏起自己的緬甸身分,雖然順利融入同儕,但也離原本的自己越來越遠。

    緬甸街是許多緬僑的慰藉,但楊萬利原本卻認為這裡是「仿冒的」,不論食物、節慶,總認為「緬甸的一定更好」,這樣的想法直到2017年她首度重回緬甸,找回年幼模糊經驗後被打破,她發現緬甸的食物與華新街味道幾乎一致,那一刻她才知道,緬甸街就是緬甸,也拼湊起那一份歸屬感。

    回到台灣的楊萬利更加關注家鄉,決定把「推廣緬甸街」當成自己的志業,她與志同道合的友人姚羽亭共同成立「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鳴個喇叭是緬甸話「Mingalar par」(你好)的諧音,她們想藉此表達緬甸街居民的熱情與善良。

    她們透過刊物介紹緬甸美食,也將宗教、節慶、移民歷史等納入導覽行程中。不過,街上長輩起初對此感到不理解,得知工作室跟公部門合作後就更緊張,認為楊萬利是來替台灣政府「調查」的。所幸,當刊物印刷成冊,他們才明白楊萬利等人的用心。

    楊萬利在距離華新街口約40公尺處,成立了「三季 Sanji」餐廳,透過這個場域舉辦許多與緬甸飲食相關的料理工作坊;未來也規畫與藝術家合作辦理展覽,讓緬甸街的故事有不同的呈現方法。

    她說,料理不只讓大家品嘗美食,也能更認識這個族群背後的文化脈絡,她期許自己能夠成為緬甸與台灣之間的橋樑,讓台灣人們更認識緬甸以及華新街的美好。

    楊萬利透過導覽、美食工作坊等方式介紹緬甸街。(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提供)

    楊萬利透過導覽、美食工作坊等方式介紹緬甸街。(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提供)

    華新街街景。(記者甘孟霖攝)

    華新街街景。(記者甘孟霖攝)

    華新街街景。(記者甘孟霖攝)

    華新街街景。(記者甘孟霖攝)

    鳴個喇叭工作室透過刊物推廣緬甸街。(記者甘孟霖攝)

    鳴個喇叭工作室透過刊物推廣緬甸街。(記者甘孟霖攝)

    楊萬利成立「三季 Sanji」餐廳,透過美食工作坊推廣緬甸街。(記者甘孟霖攝)

    楊萬利成立「三季 Sanji」餐廳,透過美食工作坊推廣緬甸街。(記者甘孟霖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