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成國人脂肪肝 粘曉菁:加兩因素恐致肝癌風險遽增
肝基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粘曉菁表示,國外研究證實,脂肪肝如果合併糖尿病及三酸甘油脂高,未來罹患肝癌風險恐遽增。 (粘曉菁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肝病是台灣國病,其中「脂肪肝」更是全球盛行的新病因!為喚起國人對肝病定期追蹤檢查的重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日前舉辦「全島一肝 今年超了沒?」運動,號召全台灣北、中、南、東以及離島的金門、馬祖共24家醫療院所參與,3小時完成4663人免費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統計發現高達53.7%的人有脂肪肝。肝基會執行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粘曉菁表示,國外研究證實,脂肪肝如果合併糖尿病及三酸甘油脂高,未來罹患肝癌風險恐遽增。
粘曉菁醫師指出,過往脂肪肝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是長期飲酒引起;另一類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自2020年起專家學者根據長年研究發現,脂肪肝與眾多慢性病代謝疾病或飲酒相關,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因素引起,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也正式更名為「代謝性脂肪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脂肪肝並非指肝臟外面包覆一層油脂,而是肝細胞塞滿小油滴,過多的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肝細胞內,形成脂肪泡泡,甚至演變成代謝性脂肪肝炎與肝硬化,造成肝臟傷害。粘曉菁醫師指出,只要減重5-10公斤,就能縮小肝臟體積約1/4,有效逆轉脂肪肝。此外,發育中學童若能大量減少食用精緻、油炸類及含糖飲料等快樂食物,研究曾指出9天後即可改善脂肪肝。
值得注意的是,脂肪肝也跟腸道菌有關,這是因為肝臟與腸道間有個「腸—肝軸線」,腸道所吸收的營養會透過肝門靜脈與膽管連接彼此。基本上,腸道內有好菌及壞菌分佈,正常情況下會處在一個平衡狀態,腸上皮細胞會緊密結合,形成天然防護屏障;一旦飲食失衡、飲酒過量、嗜吃油炸食物、纖維吃太少、熬夜、壓力大、運動不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腸道菌失衡、腸道粘膜出現縫隙,讓正常腸道屏障出現漏洞,導致壞菌、不好的代謝物及發炎物質經由漏洞進入血液、肝臟及全身,造成「腸漏症候群」,引起肝臟免疫系統發炎、脂肪肝炎。
粘曉菁醫師表示,當腸道菌失衡、有毒的內毒素跑到身體,有可能造成身體發炎,傷害心血管及影響血糖代謝。研究顯示,肥胖症與脂肪肝、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相關。不過,「控制體重、規則運動」就可以改善逆轉脂肪肝。
由於台灣約有6成民眾有脂肪肝,加上國外研究顯示,有脂肪肝、糖尿病及三酸甘油脂都高的人,更容易導致肝癌,粘曉菁醫師呼籲,40歲以上國人每年都應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