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影響台南官田水雉繁殖 連官田菱角田也才種211公頃
台南官田水雉園區只有45隻參與繁殖創新低,目前也才孵化7巢,存活16隻雛鳥。(水雉園區提供)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正值夏季繁殖期,園區內的公鳥、雌鳥總數才45隻創新低,第一巢出現在5月24日,比往年平均晚了快1個月,目前只有7巢孵育出16隻雛鳥,水雉繁殖出現遲延。
水雉園區推測疑受乾旱、今年一期作休耕影響水雉繁殖,未料二期作接著又缺水停灌休耕,衝擊程度待觀察。
台南市「市鳥」水雉2022夏季水雉族群調查有1622隻、2022冬季鳥調有2603隻水雉,雙雙刷新紀錄,水雉分布8成在官田區。
台南市農業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科長朱健明今天(12日)說,5月提前受理官田水雉生態給付的繁殖通報獎勵金至今有218件申請,水雉園區外的第1巢在5月9日由農民通報,正逐一查核,水雉繁殖保育成效後續須統計分析。
南市對水雉生態給付,農民通報鳥巢內孵出1至3隻雛鳥發給2000元獎勵金,4隻以上3000元獎勵,南市去年共發出835件、170.7萬獎金,鼓勵農民保護水雉及棲地。
水雉園區說,今年水雉換羽變為成鳥比往年慢,以致參與繁殖的成鳥數目遠低於以往,換羽慢推測因園內復育池的水源除了來自麻豆水圳踫上一期作休耕停水,抽取的地下水因呈微鹹不利水生植物生長,水雉的食物來源變少,又要跟飛進園區的候鳥爭搶有限食物所致。
園區也觀察到園區外的水雉換羽速度慢,除了乾旱、候鳥競爭,加上官田菱角田大多在6月才完成種植,棲地不足支撐繁殖季。
而官田區公所截至今天統計菱角種植面積只有211公頃,比去年種植面積約270公頃,菱角因二期作停灌休耕加上缺工,今年減少2成多;而水雉棲地主要以菱角田為主,菱角田減少將衝擊水雉繁殖,這在2021一期作休耕就觀察到。
台南官田水雉園區內有23個生態復育池,竟只有45隻成鳥。(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官田水雉園區內有23個生態復育池,竟只有45隻成鳥。(記者楊金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