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吸「蚓」力!中正學生活化有機副資材成「超肥蚓糞土」

中正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團隊「蚓密菇俠」學生製作蚯蚓要住的房子。(中正大學提供)

中正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團隊「蚓密菇俠」學生製作蚯蚓要住的房子。(中正大學提供)

2023/07/10 14:45

〔記者蔡宗勳/嘉義報導〕台灣有機副資材的處理方式通常採掩埋或焚燒,兩者都對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與破壞,為實現永續環境,中正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團隊「蚓密菇俠」通過蚯蚓和微生物將有機副資材轉化為腐殖質狀產品,成為有機肥料「超肥蚓糞土」,化劣勢為優勢來改善農業環境。

「蚓密菇俠」是由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及機械系、雲科大資管系、中正理學院院長陳建易擔任指導老師並組成團隊,該團隊研究蚯蚓、麵包蟲及微生物等分解者的發展,並分析牠們的生長條件,進而產出優質的有機肥料。

團隊負責人王晉文表示,兩年前看到電視節目介紹養殖蚯蚓前輩李朝安使用蚯蚓改變大環境,激發他想把蚯蚓的價值發光發熱想法,因而找李朝安拜師學藝,研發前期因想做蚯蚓堆肥嘗試烘乾生雞糞導致研究室臭氣沖天,聽從院長陳建易建議並與成員們討論後,慢慢有超肥蚓糞土的雛型。

王晉文指出,為能調配出蚯蚓適合生長的環境,又能分解有機副資材,在蚓糞中會加入菇屑,藉此調節土讓,讓土地富含生物不可或缺的碳源,同時還能綜合糞便及菜葉的碳氮比。

透過科學化檢測,了解各副資材的元素含量及微生物多樣性,「蚓密菇俠」團隊再與雲科大資管系合作數據研究調查,生產出適合栽種生長的肥料。而在嘉義地區而言,多以種植鳳梨、荔枝及甘蔗等作物。

王晉文說,今年將研究嘉義在地作物所需的肥料養分,藉著蚯蚓的力量,生產出因應不同作物客製化的肥料。

中正大學學生王晉文展示超肥蚓糞土。(中正大學提供)

中正大學學生王晉文展示超肥蚓糞土。(中正大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