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島曾有的「坎坷身世」 台南兩年清理海漂物7千噸
台南是養殖牡蠣的重鎮,發展經濟也要兼顧海岸保護。(台南市府提供)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2023漁光島藝術節將於16日閉幕,自3月底開展以來已累積超過12萬參觀人次,預期週末將再迎來一波人潮。可是許多遊客可能難以想像,台南長達63.7公里的海岸線也常見大量海漂物,包括漁光島上的秘境月牙灣,過去曾經滿佈蚵殼、竹架與廢棄保麗龍,過去兩年公私協力累積淨灘近7000公噸,今年至3月底則已清理165公噸,才有今日的美麗。
台南市政府表示,台南是養殖牡蠣的重鎮,每年帶來至少5億元經濟產值,8000多個蚵棚在台南近海漂浮,平均一個蚵棚需12個保麗龍的浮力支撐,換算下來就至少有10萬個保麗龍,這代表只要有少數棚架、保麗龍未確實回收,或是被海浪沖刷到岸上,就會影響沿岸環境。
以漁光島為例,2021年在月牙灣就清理出13.7噸可回收(含保麗龍)、63.4噸不可回收(含蚵棚竹架)的海漂廢棄物,兩項統計達77.1公噸,約1.5公里的沙灘竟可以有如此多的海漂廢棄物。
市府指出,台南市的海岸線長且沙灘地多,維護不易,因此市長黃偉哲自2021年起,指示定期召開海岸漂流物清除工作會議,邀集中央及市府各單位,分工加速海漂物清除,並利用空拍影像逐段檢視海岸線清理情形,累積至2021年,總計清理2997公噸,2022年則逾4000公噸;今年截至3月底,則已清理165公噸,這些清除的垃圾主要是塑膠垃圾、保麗龍、竹支、漂流木等海漂物。
此外,南市從2011年起開始鼓勵蚵農回收蚵棚,由蚵農向政府登記放養的棚數,隔年收成之後,放養幾棚就回收幾棚,每棚由政府補助250元;2014年起也實施保麗龍回收政策,蚵農每回收1塊保麗龍,就補助30元。
政策多管齊下,2022年回收了3780公噸的蚵棚;保麗龍在2021年回收量也達到3萬2609個,2022年則有近2萬個;顯示蚵農多認同海洋要永續經營的觀念,養成回收的習慣。
台南這兩年清理海岸線海漂物7千噸。(台南市府提供)
安平漁光島月牙灣美麗海岸線景致。(記者洪瑞琴攝)
2023漁光島藝術節將於16日閉幕,預估這週末再有一波人潮。(記者洪瑞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