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氣中5種氟氯烴濃度增加 學者:對臭氧層影響有限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指出,臭氧層正緩慢修復,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可望在2066年復原。圖為1979年(左)及2009年的臭氧層破洞規模比較。(法新社檔案照)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指出,臭氧層正緩慢修復,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可望在2066年復原。圖為1979年(左)及2009年的臭氧層破洞規模比較。(法新社檔案照)

2023/04/09 11:33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臭氧層能保護地球免受有害輻射,今年初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臭氧層正在修復,不過,國際最新研究卻指出,大氣中有5種氟氯烴氣體的濃度正在增加。台灣學者表示,其他對臭氧層破壞性更高的物質已成功減量,這5種氟氯烴氣體濃度增加的趨勢,對臭氧恢復的影響有限。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指出,國際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4月3日發布最新研究「2010到2020年全球消耗臭氧層的氟氯烴氣體濃度增加」;然而,今年初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卻指出臭氧層正在修復,與最新研究結果乍看互相矛盾,因此請台灣學者說明臭氧層現況,並分析蒙特婁議定書的管制成效。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助理研究員歐陽長風說明,這項最新研究發現2010至2020年間5種氟氯烴(CFC-13、CFC-112a、CFC-113a、CFC-114a和CFC-115)於全球大氣中濃度明顯增加。

不過,歐陽長風指出,這五種氟氯烴氣體濃度增加的幅度仍不到10個ppt(兆分之一),相對於整體臭氧層的狀況,受到其他破壞性更高的物質成功減量的影響,這樣濃度增加的趨勢,對臭氧層恢復的影響有限,但仍需注意它們對於全球暖化的增溫潛勢。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王國英也表示,從該最新研究的觀測資料也可看出蒙特婁議定書管制已見成效,以5種管制氣體之一的氯化鉲(CfCl3)為例,1978年的觀測濃度為130到180ppt,但此研究顯示的觀測濃度,已經下降到小於1到10 ppt的範圍。

另外,歐陽長風也引用WMO報告指出,2012年後對臭氧層危害性較強的一氟三氯甲烷(CFC-11)濃度下降速率較預期慢,可能為中國地區未通報的排放所致,估算造成2012至2019年間CFC-11排放量增加約12至44萬噸,雖對臭氧層的破壞並不顯著,但南極臭氧洞的復原進程可能因此延緩約0.5至3.1年。

「蒙特婁議定書」是聯合國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所簽署的環境保護議定書。該議定書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