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從追捕到身亡 學者:捕捉野生動物要交給專業團隊
桃園狒狒在外流浪18天後,昨天在桃市府農業局人員圍捕落網,後該狒狒因身受槍傷不治身亡。(記者陳恩惠翻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桃園狒狒脫逃18天,於27日成功捕捉後,卻因身受槍傷不治身亡,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貞志表示,各國圍捕危險野生動物作法包含槍殺,若採槍殺,政府和執行單位須向公眾解說為何要採此法,也指出捕捉野生動物要交給專業團隊處理,不能讓沒受過訓練者上陣。
狒狒最早於10日在桃園被目擊,桃園市府成立「抓狒戰情室」追捕,後來狒狒於昨日追捕成功,桃園農業局官員捕捉狒狒後還特別拍照留念並且自拍,後來狒狒身受槍傷身亡,引發社會討論與全國關注。
陳貞志表示,每個國家處理逃逸的圈養動物的方法都不同,針對比較危險的動物,很多國家會採取直接射殺的作法,但前提在於民眾是否知道用槍射殺該動物的優缺點,以及政府與執行單位是否有先向大眾說明採取的方法為射殺,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明顯公眾對捕捉該狒狒行動的認知是,會採取先麻醉後捕捉的方式。」
陳貞志進一步指出,捕捉野生動物需要專業團隊與人員來執行,「捕捉野生動物要考量動物麻醉後的處理,還有如何確保麻醉後動物的安全,現場的醫療支援等,這是一套完整的訓練,不是一個未經訓練者聽過1、2次課程知道怎麼做。」他表示台灣地方政府單位野保人員長期人力不足,不過台灣北中南東都有這樣的專業團體跟單位,很樂意提供協助,如果可將事情委託給專業團隊,會提升效率也節省人力。
狒狒在桃園流浪18天,很多民眾對狒狒抱持高度好奇,卻忽略狒狒本身屬於較危險的野生保育動物,陳貞志表示,民眾若面對狒狒時,應該要有可能會受傷的風險認知,包含狒狒本身活動敏捷、犬齒長、手腳有力,對兒童來說狒狒是高度危險的動物,不過對該狒狒的處理方式,理論上仍應採用適當方式捕捉,即使不得已採直接槍殺,執行單位仍有義務跟大眾說明原因。
另狒狒並非台灣原生種,雖然還不知飼主為誰,但狒狒從飼養環境脫逃後,對環境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台灣屬於島嶼型生態,任何外來種入侵,對台灣的環境都會造成傷害,因此民眾若遇到外來種就應該立刻通報地方或中央政府,讓政府單位盡速制訂抑制或移除外來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