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紀錄物種 「藍印蜻蜓」驚艷金門、馬祖
藍印蜻蜓雄蟲。(台灣蜻蜓學會提供、黃思嘉攝影)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台灣蜻蜓學會表示,台灣又記錄到新物種,是2020年在馬祖發現的「藍印蜻蜓」,由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採集標本過程幾經波折;金門子弟林豈弟利用返鄉省親機會,終於在金門採到藍印蜻蜓在台灣第1隻標本,完成記錄新物種重要的拚圖,再由學會發表於「台灣研蟲誌」。
台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說,此次是以「因疫情耽誤的新紀錄物種-藍印蜻蜓」對外發布訊息,藍印蜻蜓是台灣162種的蜻蜓,2020年由學會會員陳賜隆跟已故的秋寒煙在馬祖好幾個水庫發現,但當時沒有採集到標本,且只有不太清楚的照片,後來疫情嚴峻,去馬祖的行程多次受阻,就一直擱置;直到去年,鳥友何季耕到金門賞鳥再次拍攝到照片才確認,但也因沒有採集工具而無法收集到標本。
李宜龍說,後來聯繫到家鄉在金門的台灣大學昆蟲系學生林豈弟,林豈弟去年9月返鄉省親,終於順利採到藍印蜻蜓在台灣的第1隻標本,不久,學會會員馬承漢也趕往金門拍攝到成蟲照片並又採了幾隻標本,終於完成採集樣本的工作,台灣蜻蜓學會加強相關文獻說明後,今年3月25日由會員胡芳碩發表於台灣研蟲誌。
林豈弟說,當時聽說藍印蜻蜓出現在金門茅山塔,他第一次前往並無所獲,隔天下午再去,終於看見這個新物種,「體型比想像小」,他說,發現牠時是貼在海邊花崗石地面,第3天再去,又發現1公1母,當時雄蟲因為沒有成熟,還沒變藍色,體色與雌蟲的黃色很像;對於能參與記錄新物種的過程,林豈弟很開心也很興奮。
李宜龍說,藍印蜻蜓原分布很零散,只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一些地方有,所以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一度把牠列為近危,可能隨著氣候變遷,成熟雄蟲又跟樂仙蜻蜓、溪神蜻蜓有點像,容易被忽略;2011年左右開始有擴散的跡象,陸續在各地被記錄到,後來就被IUCN從近危轉為無危。
李宜龍說,藍印蜻蜓 (Indothemis carnatica)在中國的俗名叫「深藍印蜻」,但台灣蜻蜓的中文命名系統是用科名結尾,同屬另一種又很黑,可以用顏色區別,所以取屬名字首的「Indo」的「印」跟顏色,取了1個新的中文名藍印蜻蜓。
李宜龍說,金門、馬祖距離中國很近,極具出現新物種的潛力,例如金門還有「烏齒琵蟌」跟「丹頂細蟌」,這兩種都是台灣本島沒有的蜻蜓。
藍印蜻蜓雌蟲。(台灣蜻蜓學會提供、馬承漢攝影)
金門茅山塔。(台灣蜻蜓學會提供、林豈弟攝影)
馬祖津沙水庫也有藍印蜻蜓現蹤紀錄。(台灣蜻蜓學會提供、陳賜隆攝影)
台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左一)表示,此次由會員胡芳碩(右四)在台灣蟲研蟲誌發表台灣新物種藍印蜻蜓。(李宜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