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建築功力比一比! 興大研究︰白蟻蟻道強度隨覓食特性有別
興大研究發現白蟻蟻道強度隨覓食特性有別,右圖白蟻還會利用「便便」加固蟻道。(圖:興大提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社會性昆蟲是自然界中數一數二的建築師,能搭建出多樣的立體結構,除了民眾所熟悉的蜂巢之外,白蟻能蓋蟻丘,甚至綿延數公尺長的蟻道,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李後鋒的研究團隊研究台灣3種常見白蟻所建構的蟻道,解密蟻道強度與覓食特性有關,以木材為食物的高砂象白蟻會融合「便便」加固,蓋出的蟻道強度最高;隨機取食的台灣土白蟻常是吃完一攤就再找下一攤,建構出的「臨時性蟻道」強度最脆弱;研究獲刊國際期刊環境昆蟲學雜誌(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李後鋒說,台灣的白蟻常見蓋出通道,主要是用來搜尋與搬運食物,長度可以綿延數公尺,白蟻是用什麼材料蓋蟻道且蟻道蓋得堅固與否是否有特殊祕訣,研究團隊著手進行研究。
其中,中興大學昆蟲系學生陳柏曄找出包括台灣家白蟻、高砂象白蟻以及台灣土白蟻,實地觀察如何修補通道,也採集蟻道進行高溫燃燒,藉此了解裡面有機質與無機質的比例。
研究團隊發現,3種白蟻當中,以木材為食物的高砂象白蟻一旦找到適合的木材之後,就會盤踞其中開始享用大餐,在木材中蓋出的蟻道,所含的有機質成分也較高,研究中的蟻道樣本,有機質含量比例皆落在90%以上;李後鋒指出,研究另發現高砂象白蟻在建構蟻道時,還會加上白蟻的糞便、唾液當作黏著劑,完成的蟻道進行水滴實驗,滴上百滴水珠還牢不可破,強度極高。
至於台灣土白蟻到處打游擊尋找枯枝落葉為食,吃完一攤就再去找下一攤,自然不需要蓋出太耐久的蟻道;此外,土白蟻還有一個特殊技能,會在地底培養真菌作為食物,對土白蟻來說,牠們的糞便是用來養菌的「重要戰略物資」,不能輕易用來作為建材,蟻道多只使用土壤建構,實驗也發現,土白蟻的蟻道有機質不到10%為有機質,強度不足。
台灣家白蟻具有就地取材、適應不同環境的特性,也是以木材為食物,蓋出的蟻道強度介於上述兩種白蟻之間,而且有機質的成分變化較大,落在10%到90%之間。
團隊成員邱俊禕博士、現任職於泰國清邁大學昆蟲學與植物病理學系,他表示,不同的白蟻,各自擁有偏好的食物來源,連帶影響了牠們的建築行為與使用的材料;若要蓋出堅固的蟻道,就必須使用有機質作為材料,例如咀嚼過的木材,或者使用白蟻的糞便、唾液當作黏著劑;若是無機質,例如土壤,比例較高,結構物就會比較脆弱。
李後鋒指出,研究證實白蟻蟻道隨覓食特性不同,影響使用建材如利用土壤與建材比例,也影響蟻道強度以適應不同的覓食需求,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環境昆蟲學雜誌(Environmental Ento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