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謠言終結站》30年前婚禮流水席芭樂汁不能喝?專家說分明

時至今日芭樂汁仍是流水席、婚禮上不可或缺的飲料。示意圖。(資料照)

時至今日芭樂汁仍是流水席、婚禮上不可或缺的飲料。示意圖。(資料照)

2023/01/18 14:5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流水席之亂」引爆社群熱議,近日臉書更流傳一則「描述30年前婚禮上芭樂汁的製作過程」的貼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向發文者求證,並採訪相關領域專家及廠商,呼籲民眾可以放心。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於2023年1月廣泛流傳一段短文,內容提及30年前婚禮上芭樂汁的製作情況。文中表示,當時芭樂必須放到軟爛長蟲後,才能榨出芭樂汁。文中更具體形容,芭樂每顆都黃到軟爛,甚至看到許多白色的小蟲在裡頭鑽進鑽出,原作者還因此嚇得臉色慘白。

根據查核中心發表的事實查核報告,網傳文章是一則2013年的臉書貼文,查核中心特別找到原貼文作者求證。作者表示,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的回憶故事,並不能代表現在的真實情況。

農業試驗所研究員謝鴻業表示,台灣1980年代早期多種植「更年型品種」芭樂,如中山月拔、白拔等,確實比較容易軟熟,是早期辦桌、婚宴芭樂汁的原料來源;但隨著耕種技術改變,台灣目前約9成以上的芭樂都是「非更年型品種」,如珍珠芭,不必太過軟熟也可榨汁,加上現在芭樂種植時都會套袋,防止蟲害及日曬,品質穩定許多。

中興大學食安所教授林信堂說,1980年代食品認證機制尚未普及,確實很多缺乏把關的小型食品加工廠,因此不排除有傳言所說情況;但目前台灣食品認證機制、規範已逐漸成熟,目前為止也並未發生芭樂汁相關的食安事件,請民眾放心。

不具名的飲料廠商則指出,農民採收芭樂後,會到集貨場進行選品分類。無腐爛的黃熟果,或表皮有瑕疵的果實會提供給加工場;但若果實腐爛、有病蟲危害,則大多用作堆肥或飼料用,不會賣給加工場;且網傳「芭樂不爛到長蟲根本榨不出汁」說法不符現況,目前透過慢磨機加工,再硬的芭樂都能將果汁與渣滓分離。

綜合以上資訊,傳言來源是2013年的臉書貼文,且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回憶,而非現今情況;專家也表示,傳言內容與目前台灣的芭樂種植、加工技術皆已不相符,請民眾不必太過擔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