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年沒有颱風登陸 氣象局示警南部「節約用水」
中央氣象局今天(10日)於臉書公布去年度颱風統計,指出已經連續3年沒有颱風登陸台灣。(取自中央氣象局)
首次上稿 13:19
更新時間 19:01(新增氣象預報中心主任說法)
〔記者陳心瑜/台北報導〕中央氣象局今天(10日)於臉書「報天氣」公布去年度颱風回顧,指出已經連續3年沒有颱風登陸台灣,截至今天已1235天沒有颱風登陸,換算約3年4個月,創下史上最久紀錄。氣象局總結去年度颱風現象包括、秋天颱風多、創下最晚海警記錄和持續無颱風登陸等。氣象局並提醒,由於去年都沒有颱風及西南氣流為南部的水庫補水,現進入枯水期,提醒南部民眾節約用水。
氣象局臉書發文指出,去年度依然是沒有颱風(中心)登陸的一年,上一個登陸台灣的颱風已經是2019年8月24日白鹿颱風,截至今日(10日)已經累積1235天沒有颱風登陸,換算約3年4個月。
氣象局統計,去年度共發布三個颱風警報,包括軒嵐諾(9月2日上午8點半)、梅花(9月11日 )和尼莎(10月15日)颱風,另外,去年7、8月颱風稍偏少,直到9、10月卻像趕進度一樣接力冒出來,去年一直到9月2日才發布了第一個颱風警報,創下了史上最晚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的紀錄。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說,總結去年度颱風現象包括、秋天颱風多、創下最晚海警記錄和持續無颱風登陸等。
呂國臣說,秋季形成的颱風路徑相對比較不容易侵台,較容易往日韓、南海移動,至於去年的夏颱少、秋颱多,則跟反聖嬰現象有關,加上今年夏季太平洋高壓勢力較強,颱風不容易生成。
呂國臣說,全球暖化是近百年來的大趨勢,不能全說是這個影響,整個影響颱風的路徑來看,和太平洋高壓勢力、颱風生成位置有很大的關係,若每年7至9月颱風生成的量夠多、又接近台灣,比較容易侵襲台灣,比較遠的話路徑轉向以及變數大。
他舉例,9至10月升成的秋颱受到大陸冷高壓勢力較強影響,成颱後比較容易由西向東通過巴士海峽,侵台機率較夏天低。
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認為,颱風相隔史上最久沒登陸台灣可能跟反聖嬰現象維持了3年、副熱帶高壓比較強有關聯。民眾常臆測的「颱風繞過台灣」只是剛好,畢竟台灣島也不大,很難刻意繞過。
氣象局臉書發文指出,去年7、8月颱風稍偏少,直到9、10月卻像趕進度一樣接力冒出來。(取自中央氣象局)
中央氣象局今天(10)於臉書公布去年度颱風統計,去年度共發布三個颱風警報。(取自中央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