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邁向淨零碳排做前導基礎 台大成立跨院系新碳勘研究中心
台大新碳勘研究中心今舉行揭牌儀式。(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負碳技術及綠色能源是淨零碳排能否達成的重要關鍵,不過台灣對於適合碳封存的相關地質條件研究仍不足,台灣大學今宣布成立「新碳勘研究中心」,將結合地質、環工、化工等跨領域人才與資源,完備陸地及海底相關地質探勘,作為未來碳封存、地熱能、風場開發的重要基礎。
台大校長管中閔出席揭牌儀式時表示,他再3天就將卸任校長,這是最後的責任,學校持續進行永續相關計畫,而永續包羅萬象,新碳勘研究中心的成立就集合了不同系所的研究人員、資源,除了實務上為淨零碳排貢獻,也帶動科研成果。
新碳勘研究中心主任劉雅瑄也揭示核心目標為「組合碳捕獲、利用及地質封存產業鏈」、「率能相關地下地質探勘技術發展」,並在國科會、經濟部及民間企業支援下,整合理學院、工學院多個系所的人才及資源,透過與東華大學、工研院合作,進行井下與地面或海床測勘、岩芯尺度樣本解析等任務,可進一步評估場址、提供技術及人才等。
劉雅瑄受訪時進一步說明,國發會於去年3月公告台灣淨零碳排的方向中,可以發現包括2030、2050年等時間點都是重要的關鍵時間。而目前台灣正在進行的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等,都是淨零碳排的其中部分工作。不過事實上,還有15%至20%的碳是無法抓下來,且就算抓下來再利用的效益也很有限,因此只能送到地底下。
但劉雅瑄提到,台灣位處容易有地質災害的環境,所以對於地底下的瞭解要很完整,才知道未來如何將二氧化碳放到地底下,並且穩定封存。所以新探勘中心的成立,就是希望往正確瞭解台灣地下地質方向去做,讓二氧化碳可以更安全保留在地底下。
劉雅瑄說,國外如日本已經從事相關研究十幾年,歐美也有新技術不斷在開發,但在台灣,這是迫切需要開始進行的新工作,必須先進行比較完整、正確的地質探勘,才能進行後續碳封存,因此成立國內首個跨領域的「新碳勘研究中心」,跨出第一步。
台大校長管中閔再3天就將卸任,今天出席新碳勘研究中心揭牌。(記者楊綿傑攝)
台大新碳勘研究中心結合跨院系資源、人才,共同研究新技術。(記者楊綿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