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族復名20年盛大紀念 挽救瀕危族語「考到認證發獎金」
噶瑪蘭族復名20周年紀念活動今天在豐濱鄉新社國小舉辦,現場由來自宜花東的頭目們高舉酒杯進行祈福儀式。左起台東縣大峰峰部落頭目陳正發、新社部落錢前任副頭目偕金良、奇立板部落頭目潘子淦、新社部落頭目謝宗修、立德部落頭目陳朝靜、旅北噶瑪蘭族頭目黃伸智、新社部落副頭目杜瓦克。(記者花孟璟攝)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早年被當成「平埔族」的噶瑪蘭族,復名運動歷經十多年爭取,2002年由前總統陳水扁宣布復名,列入原住民第11族,噶瑪蘭族復名20周年紀念活動今天在全台噶瑪蘭人最多的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舉行,現場還特別頒獎金給考過族語認證的年輕人,以挽救瀕危的族語。
原民會統計,目前全台灣的噶瑪蘭族人只剩下1500多人,為挽救瀕危的語言,族人透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所取得的企業授權金,今天在噶瑪蘭族復名20周年的會場上頒發獎勵金給考取族語認證的族人,從去年到今年共考取20張證照,每張證照獲發1000元紅包,以資鼓勵。
獲頒獎勵金的豐濱鄉新社國小五年級學生Abas(潘思蓉),去年底到今年已考取原民會的噶瑪蘭語初級、中級認證,今天領到獎勵金2000元。她說,非常喜歡在校與同學一起透過遊戲學語言的感覺,她認為,身為族人都要好好學習族語,才不會忘記自己的文化。
奇立板部落頭目潘子淦的孫子Wanu(潘楷崴)就讀宜蘭五結國中一年級,去年考取初級、中級2張認證,今天喜孜孜領到2000元獎金。他說,現在每週都有族語老師到部落教學,「全家一起學族語」,在校則和老師遠距線上學習,比較麻煩是,全班只有他一個人在學噶瑪蘭語,較少練習會話的機會,他覺得族語的學習非常重要,也以身為噶瑪蘭族的一員為榮。
噶瑪蘭族從1987年開始爭取復名,在2002年12月列入台灣原住民族第11族。噶瑪蘭族復名20周年活動今天在豐濱鄉新社國小舉行,廣邀各地族人參加,包括地主新社部落頭目謝宗修、副頭目杜瓦克、前任副頭目偕金良、奇立板部落頭目潘子淦、台東大峰峰部落頭目陳正發、立德部落頭目陳朝靜以及旅北噶瑪蘭頭目黃伸智等人共同進行Pasepaw祈福儀式;原民會噶瑪蘭族聘用委員潘明治、縣府原民處長陳建村及豐濱鄉公所都與會見證。
現場首映噶瑪蘭族影像工作者Bauki Angaw(潘朝成)長達30多年的噶瑪蘭族影音記錄,見證族人爭取復名過程的艱辛及成果;另有噶瑪蘭族青年論壇、部落傳統樂舞及族語歌謠展演。
Bauki Angaw說,復名20周年活動特別之處,不僅是年輕人負責的台灣噶瑪蘭族語言文化推動發展協會承辦,共同實踐文化參與,也首度頒發獎勵金給考取族語認證的族人,經費則來自原住民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頒發之後,陸續與企業簽約所得的授權金,統一由噶瑪蘭族傳統智慧創作管理基金委員會統籌管理,所得將用於噶瑪蘭族文化及語言復振工作,未來也希望鼓勵並打造讓部落長輩、年輕人共同學族語的環境。
原居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人因漢人入蘭,被迫遷到花蓮建加禮宛社,在清國「開山撫番」政策下再度受漢人勢力進逼,與花蓮撒奇萊雅族聯手對抗清軍,發生慘烈的加禮宛戰役,國家力量逼著他們四散遷移,現於豐濱鄉pateRungan(新社)、Kudis(立德)乃至台東縣長濱鄉Tasiamsiw(大峰峰)、Keladut(樟原)都有噶瑪蘭人部落。
此外,一度被認為早已「被同化」消失的宜蘭噶瑪蘭族,在壯圍鄉的kilipan(奇立板)、貓里霧罕、五結鄉加禮宛、流流、利澤簡等地仍有族人居住,在花蓮族親的協助下,奇立板部落在2019年恢復舉辦海祭,宜花東的噶瑪蘭族人年年交流熱絡。
噶瑪蘭族復名20年紀念會,頭目以小米酒、麻糬、香菸、檳榔祭祖祈福。(記者花孟璟攝)
奇立板部落就讀宜蘭五結國中一年級的Wanu潘楷崴(中)已考取噶瑪蘭族語初級、中級認證,從爺爺奇立板頭目潘子淦(左)手中領到獎金,另名得獎人侯馨怡(右)也考取族語認證上台領獎。(記者花孟璟攝)
新社國小五年級生潘思蓉(中)拿到初級、中級噶瑪蘭族語認證,獲頒發2000元獎勵金。(記者花孟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