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正夯 國小建小雞屋體驗照顧蛋雞
雲林縣元長國小帶領學生體驗耕種。(國教署提供)
〔記者張維真/台北報導〕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近來許多教師利用多元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踏上家鄉土地,探索學習食農知識。新北市福隆國小設置呱呱小雞屋,不僅讓學生收穫午餐來源,也教導學生自食其力、珍惜食物的道理。台東縣安朔國小則結合排灣族語,在學生認識野菜的同時,也能學習植物的排灣族語唸法。
《食農教育法》今年5月通過,希望各級學校可以藉由課程、膳食供應、相關宣導等,培養學生對於飲食、農業的理解。許多學校積極規劃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的方式,親近土地並學習食農知識。
其中,新北市福隆國小設置呱呱小雞屋讓學生輪流照顧蛋雞,讓學生在收穫午餐來源時,同時也明白自食其力、珍惜食物的道理。雲林縣元長國小則讓學生親自體驗務農,他們邀請曾獲得產銷履歷的達人教導學生,在校地菜園播種、耕種,透過實際的行動實踐,提升學生與土地、環境、食材的連結及印象。台東縣安朔國小則在食農教育的過程中,結合原民教育,帶著孩子認識野菜並教導各種植物的排灣語唸法。
除了踏上土地、親自體驗學習,也有學校透過遊戲方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食育知識。例如,苗栗縣栗林國小為了建立學生正確的飲食態度,利用桌遊將「知食」、「產食」、「佳食」、「惜食」、「享食」等概念融入遊戲。
國教署說明,有別於傳統停留在課本上的理論教授,近來愈多學校運用活化教學與多元學習的計畫,讓學生走出教室。同時也隨著各地特色,各學校規劃出不同的校訂課程,積極讓學生將知識轉化成實際的生活體驗,將所學應用於生活情境裡。
新北市福隆國小建置校園呱呱小雞屋,讓學生輪流照顧蛋雞。(國教署提供)
苗栗縣栗林國小藉由認識野菜小遊戲,建立學生正確的飲食態度。(國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