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發現800多顆小行星 中央大學天文所歡慶30週年
中大天文所30歲生日快樂!已發現800多顆小行星。(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中央大學今日慶祝天文研究所成立30週年,從2006年開始的鹿林巡天計畫,不但曾發現台灣史上的第一顆彗星,同時也發現800多顆小行星,使台灣成為亞洲發現小行星最活躍的地方之一,中央鹿林天文台也已成為全球望遠鏡觀測網的重要成員。
今日中央天文所眾多校友「回娘家」,天文所教授、中研院院士葉永烜則帶領回顧天文所半甲子的點滴,且舉行「戴運軌小行星」頒贈儀式,緬懷前中大校長戴運軌的傑出貢獻。
天文所說明,戴運軌小行星命名編號178150,2006年10月14日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林啟生及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大小約在2.1公里之間,戴運軌小行星繞行太陽一圈4.26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3.61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4.28億公里。
前校長戴運軌於1962年出任中大在台復校開端的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鑒於原校址建在苗栗二平山,地域狹小,1967年中大遷址中壢雙連坡,並成為首任院長,陸續建立校園基礎建設,畢生獻身教育。
中大校長周景揚表示,中央大學在苗栗復校時期(1958-1965)即設有天文台,1992年天文研究所成立,為台灣最早高等天文研究與教學單位,30年來提供學子接觸宇宙科學的管道,利用鹿林天文台及國外大型望遠鏡進行研究,並參與多項國際合作研究計畫。
中央校長周景揚(左三)代表致贈銘板給戴運軌基金會董事林沛練(右三)。天文所教授、中研院院士葉永烜(左一)、小行星發現者林啟生觀測員(左二)、戴運軌基金會秘書陳喜鳳(右二)及天文所所長周翊(右一)一同歡慶天文所30歲生日。(中央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