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雁冰探究多物種殺死線蟲機制 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獎
中研院今(28日)公布2022年「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8人名單,激勵有潛力者持續發揮,每人可得30萬元獎金與30萬元研究獎助費。(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中研院今(28日)公布2022年「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8人名單,激勵有潛力者持續發揮,其中,薛雁冰多年來投入鑽研多物種如何捕捉或殺死線蟲等機制,盼未來助農牧業降低寄生蟲問題;楊子霆利用健保資料提出最佳自付額比例,曾助健保擬定部分負擔費用政策。
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國內較無國家級獎項針對剛起步的學者,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成果獎設立20多年,激勵有潛力的傑出者持續創新與前瞻,發揮影響力;今年共8人獲獎,包含數理科學組3人、生命科學組2人、人文社會科學組3人。每人可得獎金30萬元與研究獎助費30萬元。
其中,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薛雁冰鑽研真菌與線蟲,探究捕食機制,在台灣各地採集普遍存在的線蟲捕捉菌,了解其菌絲如何殺死線蟲,也觀察蠔菇會釋放毒素在1分鐘內入侵線蟲,經全基因體定序找出神經細胞是毒素入口等。
薛雁冰補充未來應用,如現今農業施肥會讓真菌不想抓線蟲,而牛豬或寵物等吃的抗寄生蟲藥也有抗藥性,未來下一步將找出何種毒素能殺死線蟲,藉此研發相關藥物,或者研究如何用真菌來達到生物防治機制。
人文組得獎者、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霆則投入公共經濟學,鑽研健保看病的部分負擔政策如何影響嬰幼兒醫療,以2002年3歲以下幼兒看病免費的政策,比較3歲前後差距幾天的兩組家庭,分析門診利用率。
楊子霆說,研究發現,當時3歲以下只要非常小疾病就會去醫學中心看診,但一超過3歲的小疾病就轉到一般診所,證實部分負擔確實影響就診行為,至少減少50%輕症疾病去大醫院就診的負擔,但幼兒住院方面則無差異,代表政府只要減輕幼兒住院,就可減輕民眾財務風險,相關研究在前幾年也獲健保署擬定相關政策時諮詢參考。
其他得獎者包含清大資工系副教授李濬屹探究智慧型機器人從虛擬到真實世界的遷移式學習。中研院原分所副研究員許良彥用量子電動力學建立模型描述光與分子耦合並預測光譜。清大數學系教授魏福村則擅長高階線性群的艾森斯坦級數並發展幾何領域新現象。
中研院生物化學所林曉青研究天然物合成途徑與關鍵催化酶類異戊二烯機制。政大外交系副教授李佳怡用實證分析天然資源詛咒、外來直接投資與恐怖主義關聯。台大財金系副教授曾俊凱用因果推論建立財務理論,證明美國證交會規定的財報透明降低股價炒作現象、崩盤風險也降低等。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薛雁冰鑽研真菌與線蟲,探究捕食機制,也找出蠔菇如何麻痺毒殺線蟲,未來實際應用可囊括農業、畜牧業乃寵物治療寄生蟲問題等,獲今年中研院年輕學者獎。(記者吳柏軒攝)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霆則投入公共經濟學,鑽研健保看病的部分負擔政策,研究證實的確會影響家戶對嬰幼兒醫療看診行為,前幾年助健保署擬定相關政策諮詢參考,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獎肯定。(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