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棄物處理費價差大 立委:別讓診所淪為待宰羔羊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審查環保署預算,廢棄物成討論焦點。(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疫情促使醫療廢棄物數量增加,但台灣各地的醫療廢棄物處理費用的價差大。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19)日審查環保署預算,立委張育美指出,南部地區的醫療廢棄物處理費每公斤35至55元,價差近20元,但站在防疫第一線的中小型診所的議價能力低,「只能淪為待宰羔羊。」
張育美表示,疫情期間每間醫療院所的醫療廢棄物量相當龐大,但是台灣各地的醫療廢棄物價差卻很大。她以南部為例,醫療處理費用從每公斤30多元到每公斤50元,價差近20多元,但是中小醫院、診所的議價能力較薄弱,只能淪為待宰羔羊,「每上漲1元處理費用,對醫療院所都是極大負擔。」
除了醫療廢棄物問題外,事業廢棄物也是討論焦點。據統計,台灣事業廢棄物從100年的1873萬公噸,去年增至2195公噸,增幅高達17%,其中有害事業廢棄物去年達到1715公噸,創10年新高,增幅高達43%。張育美認為,與日俱增的事業廢棄物成為環境汙染隱憂,但政府卻忽略產品源頭減量的重要性,將重點放在廢棄物末端加值化應用,與國際環保趨勢背道而馳。
張育美表示,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環保署應該輔導、獎勵中小企業,在產品製造端減少產生廢棄物,達到減碳目標,鼓勵企業從源頭進行廢棄物減量工作。因此,她主張凍結2百萬預算,要求環保署在2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才可解凍。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回應,目前資源循環零廢棄為淨零12項戰略之一,未來會積極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討論相關議題,並規劃相關評鑑跟表揚機制。至於醫療廢棄物方面,未來會協助醫療機構與醫師公會合作,或協助診所聯合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