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地景藝術節18天攬客120萬人次 閉幕不閉展
桃園地景藝術節閉幕不閉展,市長鄭文燦(中)致贈感謝狀給參與活動的藝術家。(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為期18天的「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25日傍晚在大溪河濱公園舉辦閉幕式,文化局統計今年吸引120萬人次造訪,市長鄭文燦宣布大部分作品留置原地保留至年底,採閉幕不閉展方式繼續展出,也預告明年地景藝術節主展區將配合世界客家博覽會設定在青埔特區,副展區則移師龍潭區,展現桃園多元客家風貌。
桃園地景藝術節今年以「川行脈動」為主題,邀請28位藝術家,攜手14組在地社區和學校,創作30件裝置藝術作品,展區分布大漢溪兩岸,包括大溪河濱公園、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月眉人工溼地與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等5大展區。
鄭文燦在閉幕式頒發感謝狀給參與活動的藝術家及協助活動的在地里長、學校與志工團隊等,在地至善高中校長兼知名歌手蔡芸芸獻唱卑南族語歌謠「神話」,在地中興國小學生則帶來熱情的太鼓演出,象徵大溪新血的傳承與未來的展望。
鄭文燦表示,大漢溪流域保留農業、河岸生態、人工濕地、水利設施及多變景觀,除了既有的休閒農業區,大溪的水與綠休閒農業區、百吉休閒農業區、草嶺溪休閒農業區也在爭取劃設中;未來大嵙崁計畫將續推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的第二期工程,打造大嵙崁地質公園、瑞興濕地公園、大嵙崁探索園區,而中庄吊橋預計今年10月完工啟用。
鄭文燦提到,大溪老街在「慢城‧大溪─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下重造老城區,北橫國家風景區亦是大溪地區的重要計畫之一;此外,國道3號銜接台66線增設系統交流道工程、大鶯豐德交流道、捷運綠線延伸大溪埔頂等交通建設,也將打通大溪交通的任督二脈;大溪配合地方特色,曾辦理豆干節、花彩節、韭菜花節、桃園國際風箏節,未來市府擬比照富岡模式,整合大溪河階地景及歷史元素,發展「大嵙崁水文化節」,或結合大溪好物,發展「大溪味」,打造大溪品牌特色。
另外,配合世界客家博覽會,龍潭作為客家博覽會副展場,明年桃園地景藝術節將移師至青埔及龍潭辦理,龍潭具備銅鑼圈茶鄉特色、乳姑山風景、龍潭大池及大北坑休閒農業區,結合客庄主題,非常適合作為明年地景藝術節地點。
至善高中校長兼知名歌手蔡芸芸,受邀桃園地景藝術節閉幕式演唱卑南族語歌謠「神話」。(記者李容萍攝)
中興國小學生則帶來熱情的太鼓演出。(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地景藝術節大部分作品留置原地,閉幕不閉展。(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地景藝術節大部分作品留置原地,閉幕不閉展。(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地景藝術節大部分作品留置原地,閉幕不閉展。(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地景藝術節大部分作品留置原地,閉幕不閉展。(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地景藝術節大部分作品留置原地,閉幕不閉展。(記者李容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