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清大發現鵝鑾鼻4千年前石棺貝塚 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2022/07/27 15:51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清華大學人類所教授李匡悌和副教授邱鴻霖率考古團隊,在台灣國境之南的鵝鑾鼻發現距今約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與大量的考古遺物,除發掘出珍貴的古代遺物,也是台灣南島族群與海外交流互動的重要證據,頗具意義,也將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重點。

    清大表示,學校的成功湖因要進行整治而放水清淤,結果發現湖底有許多珍貴的東西,堪稱是成功湖的文物考古事件,而清大人類所長期投入台灣史前的研究也有大展獲,其中邱鴻霖與李匡悌率考古團隊在2019到2021年間,在國境最南端的「鵝鑾鼻第一遺址」進行搶救考古發掘,結果發現重要的考古文物,也讓人一窺台灣國境之南的史前生活。

    清大表示,原來是2017年時,墾丁鵝鑾鼻公園進行老舊賣店改建工程時,意外發現距今約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與大量的考古遺物,當清大團隊發現這些文物時,就判斷極具歷史價值,包括這些出土文物是台灣首見的史前時代貝器加工地點,更是太平洋島嶼最古老、面積最大的貝器加工場。

    清大表示,從遺址中不僅出土大量墓葬外,更發現大量貝器和貝料,包含貝器的成品、半成品、胚料、加工過程廢料與相關的工具,證實史前鵝鑾鼻人具有一套獨特的貝器加工藝技術。

    邱鴻霖說,這些出土的古物可能蘊含史前時代的台灣南島族群,與海外交流互動的證據,具有重要的意義,將是未來深入研究的重點,可望對史前台灣南島族群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此外,邱鴻霖也認為,這些考古文物出土確實很精采、值得重視與保存,但屏東當地居民對開發的需求仍應被重視,他也期許主管單位應多與居民溝通,並取得開發與文物保存間的平衡。

    目前這批出土的考古遺物仍留在屏東縣政府與墾管處共同支持的「鵝鑾鼻最南點工作站」,有待進一步分析與探究。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清大人類所考古團隊在鵝鑾鼻第一遺址發現4000年前的古代石棺、貝塚、灰坑等古物,是台灣南島族群海外交流重要證據。(清大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