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策展開幕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見證歷史

日治時期興建的舊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就是現在的鐵道文化園區一館,即日起展出常設展「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記者花孟璟攝)

日治時期興建的舊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就是現在的鐵道文化園區一館,即日起展出常設展「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記者花孟璟攝)

2022/07/16 23:37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東大門夜市旁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窄軌鐵路基地遺址,花蓮縣文化局在鐵道園區一館辦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常設展,今天開幕,現場活動包括美食、小農市集、音樂會等,月底也將封街舉辦「鐵道納涼」露天影院,認識花蓮發展的軌跡。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週邊建築包括日治時期「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臺鐵舊工務段、警務段武道館,附近也有蒸汽火車加水塔、蒸汽火車復駛預定地、處長宿舍等,由花蓮縣政府向臺鐵承租、並爭取文化部經費陸續整理修繕,去年委外營運。

委外營運團隊「鐵了心共營團隊」今年花了2個月時間,重新規劃佈置舊花蓮港出張所「站長室」、「售票口」,完成全新常設展「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今天開幕,現場也邀農民市集花蓮好事集、「花聲客廳」音樂會等,持續熱鬧到晚上9點。

團隊主持人蘇素敏說,花蓮發展的脈絡與鐵路息息相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主視覺以時間軸方式呈現臺東線鐵路(花蓮到台東)各年代大事紀之外,也並陳1925年、2019年車站路線、站名,並標出東線鐵路上已消失的車站,讓觀眾一覽時空變遷。

另外,團隊也邀花蓮市主計里長張憲聰、鐵路退休人員協會理事長謝勝明訪談口述歷史,並於「單聲道:老花蓮人的城市記憶區」展出,現場佈置有候車室木椅、錄放音機,參觀民眾可拿取卡式錄音帶播放來聽,十分有時代感。

在花蓮待了29年的臺灣鐵路局主任秘書陳裕謀、退休人員謝勝明等老臺鐵人都參與開幕活動見證,老臺鐵人看到早期人工作業行車安全系統「電氣路牌閉塞系統」,包括閉塞器、路牌、路牌授受器等,都覺十分懷念,當場更講解操作流程。

臺鐵局主秘陳裕謀曾任玉里車站、花蓮車站站長,他1984年到花蓮就是在中山室報到(今鐵道電影院),在花蓮服務有29年。他說,以前當站長要站月台上確認列車長有無抽走路牌授器上的路牌套,並在螺旋狀的路牌受器「套圈圈」,丟下前一站拿到的路牌,確保區間內只能有一列次行駛。他說,如果列車抽路牌失敗、掉落軌道草叢,火車得緊急煞車找路牌,沒有找到前火車不能開走。

陳裕謀也說,臺鐵去年也成立「綜合規劃處文資科」,就臺鐵運工機電各單位的文物進行系統盤點及保存,過去主要以靜態保存為主,看到花蓮鐵道園區的展出不但有靜態展,也透過音樂、電影院等方式吸引年輕世代參與,很有正面意義。

主辦單位表示,鐵道文化園區除常設展之外,還可預約「762書庫」文史工作者黃家榮的走讀花蓮、鐵道園區收費制定時導覽(每人50元),每週週末鐵道電影院也有電影放映,本月29日至31日還將封街舉辦「鐵道納涼」露天觀影會,詳情可查詢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HRCP2021(花蓮鐵道文化園區HRCP)。

大小朋友參觀花蓮鐵道文化園區的花蓮舊站鐵路系統模型,看到軌道上的小火車讓小朋友十分開心。(記者花孟璟攝)

大小朋友參觀花蓮鐵道文化園區的花蓮舊站鐵路系統模型,看到軌道上的小火車讓小朋友十分開心。(記者花孟璟攝)

臺鐵局主秘陳裕謀(左)向花蓮縣長徐榛蔚(右),介紹電氣路牌閉塞器、路牌拋接系統的運作過程。(記者花孟璟攝)

臺鐵局主秘陳裕謀(左)向花蓮縣長徐榛蔚(右),介紹電氣路牌閉塞器、路牌拋接系統的運作過程。(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鐵道文化一館昨開幕新常設展「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現場也有農民市集「花蓮好事集」吸引遊客逛街。(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鐵道文化一館昨開幕新常設展「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現場也有農民市集「花蓮好事集」吸引遊客逛街。(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新展覽「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今天開幕。(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新展覽「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今天開幕。(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展出常設展「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路線圖上標出1925年、2019年花東線各站地名對照,許多車站現在都已廢站。(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展出常設展「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路線圖上標出1925年、2019年花東線各站地名對照,許多車站現在都已廢站。(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