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研究抄襲議題20年 中正大學教授提醒寫論文的「眉角」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中文系教授江寶釵研究抄襲議題已20年。(資料照)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中文系教授江寶釵研究抄襲議題已20年。(資料照)

2022/07/09 10:33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近年來不少名人論文涉入抄襲爭議,引發各界討論,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中文系教授江寶釵,探討中文書寫、學術研究抄襲問題20年,今年出版《中文書寫創襲傳統與學術倫理》,探討中文文學創作、研究要如何避免抄襲,她認為學術論文必須注意「適當引注」、「注重細節」及「查閱原文」,免於涉入抄襲問題。

江寶釵說,獲得碩士學位需要學術訓練,論文撰寫的形式依學科或專業領域而有不同,部分學校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發表前,需發表期刊論文或研討會論文,然而此類論文常與指導老師或同學一同發表。這類研究成果可用在自己的學位論文,然而仍必須「適當引注,說明出處」,說明團隊分工或個人貢獻。

江寶釵說,此類研究成果使用在學位論文,篇幅上仍有限制,因為學位論文講求創新,如果沿襲自己的舊論太多,仍會被質疑是自我抄襲。有些研究者認為,自己的研究使用在自己的畢業論文,就不需引注說明,這是錯誤的觀念,因此常導致被質疑自我抄襲或是抄襲團隊成果。

另外,有關自身研究資料成果尚未發表時,提供他人參考或操作,卻被他人先發表,等自己的畢業論文發表時卻涉及抄襲,該怎麼避免?江寶釵說,此議題較為複雜,學術倫理要求概念的保障,借用資料的研究者,應明確列舉引用的「即將出版作品」 ,妥善引注,而不是只有在謝誌提及,必須注意細節。

江寶釵說,提供資料給他人寫論文的研究者,若概念已被他人發表,等自己要發表時再用不同的方法或修辭改寫,仍是屬於抄襲。雖然是自己的研究資料,但因沒有經過發表,難以證明是自己的研究所得。此類情形有時會出現在老師看見學生的成果,而拿來作為自己的研究,或是上課時學生聽到老師提及尚未發表的概念,被學生使用,但因並未引注,若老師發表,反而涉及抄襲。

江寶釵說,嚴謹的期刊會要求「寫作與出版倫理」,必須載明「使用其他作者之論述,須明確引述」和「私底下獲得之資訊,如對話、書信、第三方之討論等,若無資料來源明確的書面授權函,不應使用或發表」等規範。

而國內碩士論文常見引用國外文獻,但有極大部分是參考其他研究者整理的國外文獻資料,直接引用在自己的論文,或是引用他人對國外文獻的整理見解,這部分也很容易涉及抄襲。

江寶釵說,許多研究者常認為第一手資料比較能表現個人研究的原創性,經常把轉引別人的內容,改成自己的,抹殺別人發現、整理資料的功勞,研究者最好能「自己查閱原文」,做適當的改寫,若無法查閱原文,就要注明是轉引。

江寶釵也提醒,學術界常見一稿兩投或兩用,利用同一份稍微改過的資料在不同場域尋取升等獎勵等學術紅利,或申請經費,這都是當代學術倫理所嚴厲禁止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