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獨特「五月普」 北港義民廟申請登錄雲林重要民俗

廟方重現消失多年的「結肉山」,因應時代進步現以袋裝肉鬆堆疊代替。(記者黃淑莉攝)

廟方重現消失多年的「結肉山」,因應時代進步現以袋裝肉鬆堆疊代替。(記者黃淑莉攝)

2022/06/28 16:33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這2天是北港義民廟年度祭典,信徒準備各式各樣貢品敬拜義民爺,最吸睛是一層樓高的「結肉山」,義民廟常務委員吳國興表示,北港義民廟是台灣極少奉祀閩籍的義民廟宇,早年在農曆5月時家戶會自家準備香案、供品祭拜,現已很少見,為能將保留,地方爭取「五月義民爺公普度」登錄雲林縣重要民俗。

北港義民廟為雲林縣定古蹟,創建於清乾隆53年(1788年),奉祀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中保鄉衛民罹難的笨港108位義民與一隻義犬,另還有清同治元年「載潮春事件」中死於戰役的36位義民。

吳國興指出,根據當地耆老說,108位義民就義日為農曆5月30日,也是義民廟的年度祭辰,此外早年曾受他們協助的地方民眾,每年農曆5月會在自家門前擺香案、供品祭拜,至今「五月普」還是零星可見,但有不少人不清楚五月普的由來。

吳國興說,對地方文史工作有興趣及研究的吳登興、黃偉強,10多年來針對北港義民廟祭典、五月普等相關文史進行田野調查,發現有關義民廟的歷史文化逐漸失傳,繼將廟內歷史文物送學術單位進行古物鑑定,進一步針對祭典申請登錄雲林縣重要民俗。

北港義民廟連續2天舉行文化祭典活動,信徒準備琳琅滿目的供品敬拜義民爺。(圖由吳國興提供)

北港義民廟連續2天舉行文化祭典活動,信徒準備琳琅滿目的供品敬拜義民爺。(圖由吳國興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