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清大跨國研究團隊天文新發現 聯星系統可能有外星生命

    清華天文學助理教授何英宏與跨國團隊發現聯星系統更可能有外星生命。(清大提供)

    清華天文學助理教授何英宏與跨國團隊發現聯星系統更可能有外星生命。(清大提供)

    2022/06/16 12:36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天文學家一直在類似太陽的單恆星系統尋找外星生命。清華大學天文所助理教授何英宏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發現,由兩顆恆星互繞組成的聯星系統行星,才是最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之處,應列為太空搜尋的主要目標。此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自然》。

    何英宏解釋,聯星系統(Binary star systems)大約每百年就會噴發一次,比起單星系統約萬年才噴發一次更為頻繁;在恆星噴發後,環繞著它的行星上的碳、氫等可組成生命體的有機化合物就有機會重組,也就更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

    何英宏表示,銀河系中約有一半的恆星是聯星系統,就像有兩個太陽,兩顆恆星夠接近、受到彼此的引力影響而互繞,環繞它的行星環境也與單星行星有很大的不同。

    因地球是我們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因此,天文學家過去尋找外星生命時也傾向關注只有一個太陽的單恆星系統。科學家們以往認為圍繞單恆星的軌道比較單純,不受多個大天體影響拉扯,也比較容易維持穩定的溫度和光照,有利於生命的存續。但這種想法已被最新的研究結果推翻。

    何英宏及團隊使用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ALMA望遠鏡,觀測距離地球1千光年外,大約1萬年前形成的年輕聯星系統NGC 1333-IRAS2A,得到了它的高解析度快照,再以電腦模擬其演化之前及之後的狀態。

    研究團隊從模擬中得知,包圍這個年輕聯星的氣體流動混亂且劇烈,導致噴發,大量物質落向恆星,使恆星變得明亮10到100倍,然後又恢復到正常狀態。在噴發期間,正在形成行星的圓盤中的氣體和塵埃被撕裂並重新聚積,改變了行星的結構。

    團隊分析觀察到的水、甲醇以及其他複雜的有機物,以及有9到12個原子的含碳分子,發現聯星系統噴發破壞了岩石中的水及複雜有機物,使有機分子破壞及重建的速度比單星系統更快,更有機會孕育出生命。

    這項研究獲清華大學天文資訊與計算中心及教育部玉山計畫補助。跨國團隊成員還包括美國密西根大學的教授,何英宏則負責計算與模擬出觀測結果的理論模型。

    美國航太總署(NASA)即將領軍,採用去年底才發射的韋伯太空望遠鏡來探索聯星系統中複雜的有機分子。對於是否相信有外星生命的存在?何英宏說:「當然!從機率來看,我們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體」,他相信浩瀚的宇宙中應該有其他生命可以不需氧氣的形式存活。

    何英宏參與的跨國團隊使用智利ALMA望遠鏡觀測到年輕的聯星系統。(清大提供)

    何英宏參與的跨國團隊使用智利ALMA望遠鏡觀測到年輕的聯星系統。(清大提供)

    聯星系統的雙恆星互繞導致噴發。(清大提供)

    聯星系統的雙恆星互繞導致噴發。(清大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