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叫處女膜!台灣女人連線:38.9%支持正名「陰道冠」
台灣女人連線今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就「處女膜」進行改名,經網路徵名行動,多數民眾認為應改成「陰道冠」,亦有民眾支持改成「陰道前膜」或「陰道瓣」。(記者陳鈺馥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台灣女人連線今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就「處女膜」進行改名,經網路徵名行動,多數民眾認為應改成「陰道冠」,亦有民眾支持改成「陰道前膜」或「陰道瓣」;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戴浩志表示,該會支持正名行動,因為處女膜與是不是處女毫無關係。
台灣女人連線公布網路徵名行動結果,88.93%贊成重新命名「處女膜」、6.31%不贊成。贊成重新命名者中,38.9%認為應該正名為「陰道冠」,27%認為應改為「陰道膜/陰道前膜」、支持改名為「陰道瓣」者佔15.76%。
據調查,1220份回覆中,將近9成贊成重新命名「處女膜」,填答者生理女性佔76.97%,生理男性佔19.51%,不便透露性別或其他者佔3.52%。數據顯示,女性對於自身權益的關注及重視,也更願意付諸行動。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陳書芳表示,針對處女膜正名進行徵名活動,多數民眾認為應改成「陰道冠」,排名第一,支持改成「陰道膜/陰道前膜」排第二,「陰道瓣」第三,也有民眾認為只要不要有「處女」兩字就好,也有人認為只要不要有「膜」就好,因為有膜就有「破」的意涵。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今年4月至5月間,進行「處女膜正名一起來」連署,共有41個團體參與連署,支持處女膜正名行動,希望政府能夠回應民意,處女兩字應該消失,可以改叫「陰道冠」或「陰道前膜」。
黃淑英提及,處女膜這個名稱「名不正、言不順」,怎麼會用社會意涵的名稱,是不是處女有這麼重要嗎?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明天即將召開,明天下午將拜訪衛福部,將徵名行動結論及連署名單交給政府,由官方決定哪一個名稱適合,之後再交由教育部正名。
她建議,除處女膜外,「惡露」一詞也應該更改。惡露最早是出現在中醫醫典,是指女人生產後,陸續會排出一些過多血液、子宮內膜組織,這些原本是保護胎兒的,但是在小孩生出來後,卻要叫做「惡」,希望衛福部能將「惡露」一詞更改,可以改成「產露」。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戴浩志提及,處女膜與是不是處女毫無關係,處女膜破掉並不代表不是處女,這個東西不能代表什麼,跟純不純潔也無關。
戴浩志指出,處女膜修復手術意義不大,這層膜的薄厚,每個人都不一樣,有沒有破,當事人也不知道,有的人可能運動早就破損了。至於破掉會不會流血,每個人情況不同,有的很薄,破了不會流血,有的很厚才會流血。而且處女膜英文是「hymen」,其實是一個希臘神祉名,中文卻翻譯成處女膜,刻意讓人聯想成處女,支持改成社會支持的名稱。
台灣女人連線、立委黃淑英、林淑芬等人,26日在立法院舉行「處女膜正名,社會有共識,政府要行動」記者會。(記者叢昌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