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有別於中國式封鎖 華爾街日報:台灣找到替代方案

台灣在防疫的同時,也設法減少對民眾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美聯社)

台灣在防疫的同時,也設法減少對民眾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美聯社)

2022/05/06 20:49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4日刊出駐台記者王若羽(Joyu Wang)所撰、題為「在COVID-19防疫中,台灣找到有別於中國式封城的替代方案」一文,指中國和台灣是當前全球仍堅持「清零」政策的兩個政府,但應對方式大相逕庭,台灣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並具備跨越過渡期的適應力,中國則採強力手段扼殺成倍數增長的感染群,但最終仍無法消滅病毒。

本文指出,中國和台灣堅持零確診的理由相似,均為老年族群疫苗接種率相對較低,但中國再三強調Omicron變異株的危險性,藉此對數十座城市、數億人口實施全面或部份封鎖。

台灣則希望疫情最終走向「流感化」,因此逐步取消密切接觸者追蹤匡列、縮減隔離時間,並每日公布確診病例中逾9成9為輕症或無症狀,試圖緩解民眾對疫情的擔憂。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3月中旬,中國80歲以上人口僅略過半數接種2劑疫苗,不到5分之1打了追加劑;台灣疫苗接種則較成功,75歲以上人口約6成已接種追加劑,但近2成完全沒接種疫苗。

文中提到,中國為了「清零」付出巨大代價,例如,上海的食品短缺和其他問題已削弱民眾對中國政府的信任,而封鎖帶給製造業和消費支出的連鎖反應,也產生類似經濟衰退的情況。

台灣政府則明確反對仿效中國做法,希望透過逐步放鬆防疫限制,使台灣一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走向與病毒共存,卻不致出現像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大量死亡病例。

中國和台灣防疫策略的差異,引起公共衛生專家關切,其中許多人質疑,高傳染性病原體一旦形成,是否還存在消滅該病原體的可能性?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公共衛生專家黃嚴忠(Yanzhong Huang)即指出,中國的防疫措施在地方層級或許有效,例如,深圳市迅速且期限較短的封鎖措施看似成功,但「最終無法徹底消滅這個病毒」。

黃還表示,中國的政治利害關係導致國家主席習近平難以放棄「清零」,台灣政府則具有改弦易轍的足夠適應力,以減輕過渡到與病毒共存階段不可避免的代價,「如果忍受不了短痛,就得承受長痛。」

台灣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病毒學專家何美鄉表示,台灣當前的挑戰之一是說服民眾勿對疫情反應過度,大多數台灣人自疫情開始以來,一直生活在一個基本上沒有新冠病毒的世界,「我們必須做一些調整,這是心理上最困難的部分。」

另有公衛專家警告,由於未接種疫苗的年長者仍多,台灣放鬆管控的風險仍不可小覷。

在台中擔任護理師的Hsin Shih受訪透露,去年5月Alpha變異株疫情小規模爆發時,社會十分恐慌,有其他病症的患者都不敢上醫院,「但現在(醫院)比百貨公司週年慶還熱鬧。」

住在大台北地區的35歲平面設計師Ariel Lee則坦言,她去年非常擔憂疫情,一度限制有慢性病的63歲母親外出,但現在不這麼做了,因為致死率比去年低許多,「我開始了解到,與病毒共存是不可避免的。」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