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超市年產約1.5萬噸塑膠垃圾 各界籲政府訂「蔬果裸賣指引」

成大團隊統計,台灣的超市每年產生至少18億件、約1.5萬噸的塑膠垃圾。(記者羅綺攝)

成大團隊統計,台灣的超市每年產生至少18億件、約1.5萬噸的塑膠垃圾。(記者羅綺攝)

2022/04/26 14:43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綠色和平指出,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過去10年民眾到超市採買比例增加45%,但每年也產生至少18億件、約1.5萬噸的塑膠垃圾。成功大學研究指出,若超市塑膠包裝改為重覆使用、循環容器,即能減少53%垃圾量及57%碳排放,呼籲政府儘速制定「蔬果包裝減量及裸賣指引」。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唐安表示,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世界各國紛紛推出減塑措施,如法國政府選定30種蔬果優先裸賣,要在5年內淘汰所有蔬果一次性包裝;香港百佳超市也有50家門市設蔬果裸賣專區,值得台灣借鏡。

成功大學環工系助理教授林心恬率領研究團隊於去年進行零售業食品包裝調查,篩選出10項市占率高、具減塑潛力的商品,分別是:水果、蔬菜、雞蛋、米、瓶裝水、瓶裝飲料、瓶裝牛奶、沐浴用品、洗衣精、清潔用品。

林心恬團隊也建置模型,推估透過包裝減量、循環容器、紙袋、裸賣等策略逐步減少包裝,得出垃圾總量垃圾量可減少約8270公噸、相當於減量53%,且包裝碳排放也可少57%,減碳效果相當於57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林心恬表示,台灣超市光10大商品每年製造的包裝垃圾就高達18億件,共可塞滿4443輛垃圾車,其中蔬果、瓶裝飲料的總垃圾量最高,應該優先改善,而最環保、最有效的作法,就是顧客自備購物袋或容器。

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表示,廠商過度包裝商品,雖會提高通路銷量,但卻也讓成本上升,最終轉嫁給消費者。雖有業者擔心台灣民眾購買蔬果時習慣捏、壓、掐,恐造成商品損耗,但他認為這部分可從消費者教育做起。

立委王婉諭表示,聯合國正研擬「全球塑膠公約」,國際也已有許多零售通路的塑膠包裝管理案例,反觀台灣通路的蔬果尚無裸賣指引,「這是減塑措施相當重要的一環」,她建議環保署可用政策補助,鼓勵業者開發新的包裝與配送模式,逐漸朝向包裝減量與最終裸賣目標。

立法委員蔡壁如也指出,塑膠包裝應入法管制,疫情不該是塑膠用好、用滿的藉口,她建議環保署可針對一次性塑膠包裝,擬訂減量目標與長中短期的禁用以及減量對策。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秘王嶽斌表示,在減塑行動上,環保署不斷滾動檢討,也已訂有網購包裝、免洗餐具等指引,而超市蔬果裸賣也會納入下一步規劃,有機會將與各零售通路溝通討論。

綠色和平今日舉辦「塑難消費 揭露台灣超市商品減塑潛力」記者會。(記者羅綺攝)

綠色和平今日舉辦「塑難消費 揭露台灣超市商品減塑潛力」記者會。(記者羅綺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