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非開放式禽舍」養殖肉鵝 百大青農蔡英地獨領風騷
百大青農蔡英地(右)兄弟, 開發「非開放式禽舍」養殖肉鵝,也成功打造「鵝舖子」品牌。(記者詹士弘攝)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2015年禽流感重創肉鵝產業,雲林全縣撲殺近百萬隻鵝,青農蔡英地為協助父親重振養鵝事業,放棄會計師事務所的高薪,並大膽投入「非開放式禽舍養殖肉鵝技術」,克服一堆困難,獲選第五屆百大青農,目前更積極投入「地方四育」,要為台灣養鵝事業打開新的局面。
蔡英地畢業於政大研究所,曾擔任計會師,但鑑於禽流感重創父親的養鵝事業,在疫情下如要繼續養鵝,必須引進新思維,所以擇在2018年回鄉開發「非開放式禽舍養殖肉鵝技術」,利用太陽能發電的收入挹注密閉養殖場的硬體建設經費,以密閉式養殖方式,避免野鳥入侵禽舍,降低疫情傳染機會。
蔡英地表示,非開放式禽舍投入的成本極高,斥重資第一次密室養鵝,還是難抵疫情感染,幾千隻鵝剩下幾百隻,後來經檢討發現,因建築物間出現縫隙,讓野鳥飛進來,導致功虧一匱,所以「要做就要做一百分,不能做九十九分。」問題解決後,目前肉鵝育成率在九成以上,遠高於一般開放式的七成。
為了讓成功的經驗推廣給其它鵝農,蔡英地開始承租老農的農舍,將建置新的開發非開放式禽舍,並邀請青農返鄉加入他的行業,他又耽心目前鵝肉市場小,也成功打造「鵝舖子」網路鵝肉料理包品牌,另推動循環農業,將養鵝的廢水澆灌農地,種植牧草,再餵養鵝隻,現在更回饋地方,與學校合作,開辦課後輔導班。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表示,農村缺少年輕人,產業跟年輕人結合,如果這種養殖模式可獲得認同,未來就有機會培養更多的衛星工廠,號召更多青年回家,讓產業發揚光大,而「鵝舖子」商品也納入水保局的「農村好物」,水保局也會幫忙行銷,未來也可以申請企業輔導,可對半補助,最高額度500萬元。
雲林縣議會副議長蘇俊豪指出,鵝鋪子算是在地青年非常成功的典範,相信能夠鼓勵更多優秀子弟,回到家鄉從事農業,改變自己的家鄉。
立委蘇治芬表示,專業農民的時代已經來臨,勉勵蔡英地和團隊能夠朝向國家隊的目標邁向國際市場,甚至能夠藉由農地復育的環保優勢打入歐盟,打響台灣鵝肉的名聲。
百大青農蔡英地兄弟, 開發「非開放式禽舍」養殖肉鵝,也成功打造「鵝舖子」品牌。(記者詹士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