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台南美食+阿」是美食密碼? 文化部揭有趣成因
近日有網友發現搜尋台南美食,再加一個「阿」當關鍵字,就能找到許多老店美食,文化部解釋背後成因。(翻攝自文化部)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不少知名美食都是具有幾十年經驗的老店,近日有網友發現搜尋台南美食,再加一個「阿」當關鍵字,就能找到許多老店美食;究竟是什麼造就這個「店名密碼」有趣規律?文化部表示,其實這和語言的使用習習相關。
為什麼老店都喜歡叫「阿」?文化部介紹,這是因為過去不少小吃店習慣會用創始人的名字或綽號命名,也不僅限於台南,過去不少人的稱呼都是「阿✕」,而「阿(a-)」在台語中經常被放在名詞前,用來表達尊敬或親切感,像是親屬稱謂中的「阿公(a-kong)」、「阿媽(a-má)」,名店如阿堂鹹粥、阿松割包、阿明豬心冬粉、阿財牛肉湯、阿全碗粿、 阿霞飯店、阿文米粿都是「阿✕」系列。
而中綴和後綴使用「仔」的名店也不少,文化部解釋,「仔(á)」在台語被廣泛使用,能放在名詞間表達關係,也能放在形容詞後表達「輕微」之意,同時也常用在稱謂與人名,例如「金泉小吃店」創始人葉金泉的綽號據稱就叫「賣麵炎仔」。除此之外,台灣許多老地名也經常可以看見這個字,例如「柴寮仔」、「崁仔頂」,和「巷仔內」等等。
文化部表示,經過時間的淬煉,「阿」和「仔」字輩的店家營運至今,就變成在地人都知道的老店,造就這「美食規律」的背後原因,其實就是台灣小吃裡的語言文化。
趣味的「店名密碼」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也不吝分享判別店家是否美味的訣竅,「台南選店指南就是看阿伯指數:一家店裡有越多阿伯在吃飯,阿伯指數越高,肯定在地好店」、「沒錯!我剛在台南讀書時,都跟著阿伯吃就對啦」、「如果有點技術意味的後面常常會有『師』字,比如斗六的阿國師魷魚羹」、「叫古早味的通常難吃」,也有網友開玩笑表示,「口袋名單被文化部公開算不算一種國家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