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內三排水擴大灌排動土 562公頃農業區灌溉免煩惱
彰化內三排水支線灌溝仍是古早式土溝,經常堵塞、長雜草或遭埋平,周邊農地經常斷水。圖為一號圳。(農田水利署彰化管理處提供)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濁水溪是彰化平原最重要的灌溉水源,農田水利系統也助攻彰化成為農業大縣,但部分自主灌溉農業區只能靠著土溝引水,水源不穩,農田水利署擴大灌溉服務,補助「內三排水支線引灌區改善一、二號圳工程」經費6000萬元,引灌區內7條土圳改善為現代化灌溝,讓周邊562公頃農業區穩定供水。
內三排水引灌區位於田中鎮與溪州鄉交界處,水源來自八堡二圳放水路,緊鄰大圳,水源穩定,55年前,當地農民設置7座取水閘門,攔水引灌7條土圳,自主管理農業區,免繳水租,吸引水稻、芭樂、小番茄、火龍果或是苗木農民,面積也越來越大,農作面積至少562公頃。
不過隨著氣候變遷與設施老舊,引水土溝容易堵塞、長雜草,或遭埋平等狀況,周邊農地經常斷水,用水不穩也導致農作減少,農民不斷陳情希望改善,但土溝並非農田水利會管轄,遭到拒絕。立委陳素月去年再次向中央提案,終於通過,補助6000萬,「內三擴大灌溉一、二號圳」今天動土,邀請陳素月、農水署副署長林國華、田中鎮長洪麗娜等人主持開工儀式。
林國華說,2020年農田水利會改制為農田水利會署,政府就希望能夠加強照顧農民,內三排水支線引灌區雖然很早就脫離農田水利會事業區域,屬於灌區外農地,中央仍一視同仁補助,規劃修建圳路,建立現代化灌溉系統,也可直接使用地表逕流,不用額外抽取地下水,減少農民額外支出。
「農民的需求不應分灌區內外!」陳素月說,記得第一次會勘,當時才知道原來灌溉溝還有分灌區內跟灌區外,非農田水利會管理當然不會整修,當地農民都得「靠天」運氣來灌溉,她認為,政府要照顧農民不應分公私,農委會主委也相當認同,決定將今年補助農水署彰化管理處3億元經費挪出5分之1,全力整治內三支線灌排,讓農民再也不用擔心灌溉到一半沒水了。
農水署彰化管理處說,內三排水支線引灌區有7條圳溝,總長約16公里,這次改善為第一、第二號圳,全長為6.1公里,工程採複合式RC渠道設計,可解決支圳中下游水源問題,工程預計明年2月完工,後續三至七號圳改善工程將分年分期進行。
彰化內三排水支線灌溝二號圳。(農田水利署彰化管理處提供)
內三排水支線引灌區鄰近八堡二圳,引灌區內的7條土圳將改善為現代化灌溝,讓周邊562公頃農業區供水穩定。(農田水利署彰化管理處提供)
內三擴大灌溉一、二號圳工程動土,立委陳素月(前排左3)、農水署副署長林國華(前排左4)、田中鎮長洪麗娜(前排左2)等人主持開工儀式。(記者陳冠備攝)
立委陳素月說,農民的需求不應分灌區內外,政府要照顧農民不應分公私。(記者陳冠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