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拚2040年達標淨零排放 2年內農產品標示碳足跡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業部門力拚2040年提前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上任後不只拚經濟,也重視環境淨零排放策略,拚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業部門將透過19項策略、59項措施提前於2040年達標外,也將會力拚2年內讓進口與本地的農產品都標示碳足跡,「只要有標示碳足跡,台灣糧食自給率有望拉高到4成。」
農委會今邀集各界代表舉行「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陳吉仲具體訂定農業部門將提前於2040年達成淨零目標,包含要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0%、推動國公私有地造林面積、提升國產材自給率、建立農林漁畜低碳永續循環場域、農業綠能發電滿足農業用電比例達百分百等多項執行目標,陳吉仲表示,不只要達成目標,還要藉此提升農漁民的收入,並且讓農漁民生產不會因為執行相關政策導致減產。
陳吉仲表示,除將全面建立農業生產碳排資訊,並培育低碳量的品種,以及使用電能的農機具外,也會從今年起開始建立約千場的農漁畜低碳永續循環的示範場,並表示將減少50%的化學肥料用量,並展開全台農地酸化的調查,「先由農委會做起,這樣推廣到民間才能有說服力!」另外也會增加森林碳匯面積、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提高國產林竹材利用、強化海洋及溼地碳匯管理,以建構負碳農法,強化具碳匯效益,尤其竹林被認為可提高碳匯,未來也會投入相關研究。
過去農業剩餘資材被定義為廢棄物,導致若要利用受到相關法規限制,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農業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循環利用,因此將改變過去農業廢棄物的名稱,改稱農業副產品或是剩餘資材,將會即刻修正修關法規,陳吉仲也說,將推動農業剩餘能源化、資源化、材料化與加值再利用,加強農業循環技術科技研發。
另外目前農業綠能所發出來的電力已經可以供應農業用電的整體7成,且占全國綠能的發電量4成,陳吉仲說,將建構能源自主農漁村,推動農業部門有效碳定價及碳權交易制度以及農業綠色金融及綠色消費,達到農村自主發電,用電自給自足。
陳吉仲說,要提高農漁民投入的意願,最重要的是要給予利基誘因,像是農民若有做循環可有碳匯,農委會將採取國內外都認可的機制來訂定交易價格,他也進一步指出,除了國內農產品要標示碳足跡外,國外進口的農產品也同樣要標示,隨著碳足跡的標示,他有信心國內糧食自給率可達4成,並爭取碳足跡的標示於2年內完成。